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12月,主要从事蕉类及特色水果、特色中药材等具有区域优势、特色或珍稀的作物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并以组培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技术育种、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等工作。现在职在编人员45人,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29人,博士5人,硕士29人。拥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层次人才4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广西香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功能岗位专家1人;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专家组组长5人。
生物技术研究所内设机构9个:所行政科研管理办公室、财务科、香蕉遗传改良研究室、药用植物利用研究室、良种快繁及栽培研究室、良种选育及应用研究室、植物健康种苗研究室、特色作物资源利用研究室。
目前有国家热带果树品种改良中心广西香蕉分中心、香蕉品种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广西香蕉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种苗生产与良种选育岗位、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广西香蕉良种培育中心、广西香蕉创新团队、广西特色水果创新团队、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服务平台。
先后选育出蕉类、荸荠、毛葡萄、荔浦芋、铁皮石斛、白及、天冬等40多个广泛应用于产业的作物新品种,并在快繁和栽培研究上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其中:“桂蕉6号”已成为全国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香蕉当家品种、累计创造社会效益达1400多亿元;“桂蹄1号”、“桂蹄2号”和“桂粉蹄1号”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野酿2号”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性花毛葡萄品种,在石漠化地区的助农增收、生态重建上发挥重要作用;“金粉1号”成为目前广西粉蕉的主栽品种;香蕉防寒技术、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马蹄两段育苗技术、铁皮石斛快繁及有机栽培技术等方面均有突破。
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1项,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后稷特别奖”各1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西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科技部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62件,实用新型专利53个,获新品种保护权14个;审定品种17个,获立项地方标准53项。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500多亿元,为广西乃至全国的“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