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现将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048号提案提出的有关“打造中国—东盟热带种业‘硅谷’,协调助力种业振兴计划”方面的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关于“加强规划引领,协同市县区发展种业科技园区产业”的建议
一是加强我区南繁基地提档升级建设工作,助力种业持续发展。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牵头完成《广西农业良种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提档升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于2023年6月通过评估。预计项目总投资12527.34万元,争取财政拨付到位建设资金1700万元,纳入2024年财政支出预算3900万元。以在崖州湾南繁科技城租赁办公场所建设南繁研究院的方式,筹建广西农业良种南繁研究院或广西农业科学南繁研究院,集聚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共同建设广西种业实验室,共享国家实验平台,加速融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种业核心区。以广西南繁基地所在的乐东县为中心,充分发挥我院科研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在新品种选育、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依托南繁基地、东盟科创中心(龙州),搭建有农业部龙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综合实验站、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技园区、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30个,充分发挥广西坚果产业协会作用,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共建广西红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草原澳洲坚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等到我区开展种业联合攻关,打造种业商用品牌,构建广西种业核心区。
二、关于“政府科研推广部门与现代产业园区共建联动”的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开展育种攻关。根据《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工作计划》等文件,我院目前共承担开展甘蔗、水稻、玉米等13种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收集、基因挖掘、种质鉴定、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并联合中国农科院、广西大学、南宁市万大农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及企业开展广西农作物育种攻关,协同构建“数字农业”,推动生产过程向数字化、高效化、精准化方向转变,助力现代化种业发展格局。二是组织全院种业创新团队,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粤桂协作机制”等政策,推进“湾企入桂”。引进中农格瑞农业集团入驻富川县开展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引进100多个蔬菜品种在富川设施蔬菜基地进行品种适应性示范种植,以期选取适宜南方设施栽培的新品种。
三、关于“优先服务保障”的建议
一是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广西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就我区非国家农作物名录内的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难、品种权(成果)保护难等相关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议,为广西农业种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科企合作长期有效机制。我院加强与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广西现代立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信息共享、成果价格评判、合作机制磋商等工作,在科研成果分配权益、育种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三是加快建立健全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制度保障服务机制。集聚和优化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配置,加强科技攻关,扩大南繁基地种业产业影响力。四是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我院新建种质资源库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总建筑面积8221平方米,拥有可保存40万份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高效智能化保存设施。五是做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目前广西开展了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行动,收集有水稻、玉米、甘蔗、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资源3912份,鉴定评价各类资源2916份,实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区域和作物种类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王冬梅委员的建议作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加强农业种业攻关,加强科企合作,加强南繁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配置,确保南繁基地快速融入国家南繁硅谷,助力广西种业振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