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种和技术系列报道之一
全国籼稻食味品质鉴定金奖第1名——桂育11号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解决了“吃饱”问题后,人们开始追求“吃好”。优质常规稻专为“吃好”而育。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广西的优质常规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至今广西优质常规稻年种植面积都在800万亩以上,约占广西水稻种植面积30%左右,近年比例更是逐渐加大。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优质常规稻选育成果丰硕,育成了一批优质常规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米质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育成的优质常规稻“桂育7号”及“桂育9号”产量达到普通杂交稻水平,综合米质达国标1、2级优质米指标,实现了广西常规稻品种优质与高产协调发展,但这些米质指标达国标1、2级标准品种,仍普遍存在米粒或饭粒的油性仍不够,爽口性稍差等问题,高端品质常规稻品种仍较紧缺。
不惧烈日风雨 潜心品种选育
针对市场迫切需求,广西农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团队充分利用课题组积累的丰富优质稻种质资源,通过田间多年多点试验筛选出产量高、抗性好的育种亲本,通过室内碾米观察及煮饭反复品尝,筛选出米粒细长、油身,米饭油亮爽口的特优质育种亲本,将高产抗性好育材料与特优质育种材料行杂交、回交,在优质稻种植之乡象州县桐木镇、灌阳洞井乡建立育种圃、在稻瘟病高发区金秀县罗香乡建立稻瘟病自然鉴圃对分离后代的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进行筛选,采用田间米粒咀嚼及室内碾米煮饭相结合的方法,加大“长粒”“油身”爽口”等特性的选择压对品质性状进行筛选,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团队不惧烈日风雨,十几年如一日,反复试验、品尝,潜心品种选育。选种季节经常是迎着第一缕朝霞出发,踏着最后一抹晚霞而归,顶着炎炎烈日,晒得皮肤黝黑,碰上雨天披上雨衣穿上雨鞋照样出发。在桐木育种基地选种时经常收工已找不到晚餐,只能在路边摊吃夜宵填饱肚子。
从亲本筛选到杂交配组到提交广西品种区试历经10年,团队终于在众多育种材料中筛选到高产、优质、广适应性的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作为母本,筛选到透明、油身、爽口性极佳的特优质长粒型品种“力源占2号”作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相结合,在分离后代加大“长粒”“油身”“爽口”等特性的选择压,最终育成高端优质常规稻品种“桂育11号”。该品种米质特优,米粒细长,晶莹透明、油身,米饭软滑爽口、米质指标达部标优质一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标准;高产稳产,在来宾、玉林百亩连片示范专家验收产量分别为585、589公斤/亩;田间抗性好,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年度分别是6.3、5.8;该品种还具氮肥高效利用特性,在氮肥减施25%产量仍达正常施氮量的产量水平。
研发配套栽培技术 推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桂育11号米质特优、高产稳产、氮肥利用率高、田间抗性好,市场前景广阔,为加快品种推广应用,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团队结合广西重点研发项目“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桂育11号"中试示范”的实施,开展桂育11号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等试验及繁种种子处理试验研究,总结形成桂育11号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在广西各稻作区建立示范基地对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高产示范,通过培训加大对品种的宣传,2018年以来在玉林、来宾、崇左、龙胜等地建立示范基地25个,面积23080亩,在各地开展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45期/次,培训普通农户新型职业技术农民、村致富带头人和村干部等3900人次,通过高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及对农民进行培训宣传,辐射带动桂育11号在广西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0年,桂育11号在广西各地推广应用面积达200.8万,新增优质稻谷5763.0万公斤;氮肥减施节支1104.4万元,新增总产值2.21亿元,满足了市场对高端优质常规稻品种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广西优质稻产业科技进步,实现了广西常规稻育种历史性突破,促进了优质稻产业绿色增效可持续发展。
水稻品种“桂育11号”
优质育种结硕果 桂育11创辉煌
桂育11号于2018年10月获得第十五届广西看禾选种大会重点推介品种。2019年4月,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在海南举行,此次鉴评会由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万建民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送的103个优质稻品种分组进行食味品质鉴定,分别以日本渔沼越光米和泰国香米为对照,具有很高的起点和很强的权威性,桂育11号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位居金奖榜首,标志着广西常规稻优质化育种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广西常规稻品质育种的新突破。
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
桂育11号优点突出,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已成功转化,转化总金额107万元,是广西第一个转化金额达到百万元的常规稻品种。以“桂育11号”为核心技术之一的科技成果“氮高效高产优质常规稻多样化品种选育与应用”还获得2021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稻所 陈传华供稿/供图 李丹婷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