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雄
把论文写在稻田里,把成果转化在餐桌上,让优质稻米在老百姓唇齿之间留香,让微笑留在稻农脸上……23年来,广西农科院院长、广西水稻首席专家邓国富及其团队咬定育种不放松,有效解决了杂交水稻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世界性难题,使我区杂交稻与泰国香米相比有巨大的产量优势,而在米质外观、口感等方面也毫不逊色。
这个颇让广西人扬眉吐气的科研项目,是邓国富牵头完成的“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它先后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1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目前,他们选育的优质杂交稻已在我国多个省区和越南、老挝等国家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1亿亩,为农民增收近200亿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点赞称:广西在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水稻育种苦不苦?苦!毕竟是年复一年的田间劳作,播种育秧、移栽、田间观测、配组杂交、收割……脸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风吹雨淋。水稻育种累不累?累!毕竟培育一个优良水稻品种至少需要8年时间甚至更长,成功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不少专家殚精竭虑,穷尽一生都没有选育出成果。又苦又累的活怎么做?邓国富的答案掷地有声: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持之以恒,甘坐冷板凳,与淡泊名利为伍,与寂寞艰辛为伴。
产量与质量是长期困扰水稻生产的一对矛盾,用农民的话说,稻产量越高米就越难吃。华南稻区的杂交稻普遍存在米质差、口感差、卖价低的问题。如何选育出口感好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育种团队的老专家和邓国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近30年的勇攀科研高峰之旅。
墨守成规,只会固步自封,只有立足前瞻创新,才能把育种做得更好。邓国富团队善破勇立,独辟蹊径。广东和广西有一类被称为丝苗米的优质常规稻品种,香软可口,晶莹剔透,是粤港澳地区最受欢迎的优质米品种。项目团队瞄准本土特色资源很快确定了主攻方向:既要丝苗米的优良品质又要杂交稻的可观产量,引进新的优质资源,实行优优配组以培育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丝苗型优质化育种新策略和技术路线。该策略和技术路线乃国内首创。
邓国富把水稻育种工作美其名曰“精心为水稻点好鸳鸯谱”,做“选美”和“媒婆”的事。他风趣地介绍:“稻穗是‘脸蛋’,茎秆是‘身材’,米质是‘心灵’,选育水稻品种要三者都好。”“选美”就是好中选好,把稻田里产量高、颜值高和心灵美的水稻选出来;接着他还要做“媒婆”的事,把“俊男美女”——即父本材料和母本材料“撮合”在一起,繁殖出更好的后代,培育出满意的水稻品种。
水稻育种靠的是敏锐的眼光和一丝不苟的试验实践。阅“稻”无数让邓国富练就了好眼力,一大片稻田里他扫一眼就知道哪株水稻有“料”;同时他还练就了一手“绝活”,尝口米饭就知道稻米的淀粉含量和质量。
水稻人工授粉是培育良种的重要环节。水稻开花散粉仅有关键的数天时间,如果错过了,几年的辛苦便会前功尽弃。年复一年,邓国富及团队跟水稻较上了劲。有时候优优组合不一定得到想要的结果,为此只有千挑万选,一棵棵选配,一穗穗杂交,一株株鉴定。有时候一个选育的品种抗性确定了,第二年又得重复种植以确定其是否品质优良口感好;优良品质和抗性都选育出来后,又面临新的难关——产量问题……
记不清经历了多少失败,记不清洒下了多少汗水,胜利女神终于向邓国富团队绽放出笑脸。
一张出彩的答卷让八桂儿女倍感自豪:邓国富团队是广西唯一入选国家农业科研的杰出人才团队,先后育成了16个达到国标优质米标准的丝苗米型优质杂交稻品种,开启了华南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的先河,促进了我区乃至全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进程;首创同步利用广亲和基因架桥以克服籼粳交杂种不亲和的方法,育成国内第一个父母本均导入了广亲和基因、籼粳基因的籼粳中间型亲本的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实现了广西超级稻育种零的突破。
原文链接:http://gxrb.gxrb.com.cn/html/2019-01/07/content_1565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