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泓:莫道此物生北国,岭南亦有葡萄香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23-04-11 16:43:45
  • 浏览(24107)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第二批青年拔尖人才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周思泓:莫道此物生北国,岭南亦有葡萄香

出生于广西桂林的周思泓从小就对家乡的葡萄留下记忆,就读博士期间,了解到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给南方葡萄产业带来了深刻影响, 2015年8月,在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来到广西农业科学院工作,从此与热区葡萄科学研究结缘。

时针倒转,二十年前,周思泓来到农科城陕西杨凌,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从这里走出的一代代农业英才身上“诚、朴、勇、毅”的农科精神,也在周思泓的求学过程中,慢慢地影响着他。在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后,周思泓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进入农药学专业学习。时至今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依然声声在耳,让周思泓坚定了投身农业科研事业的决心。

进入广西农业科学院后,周思泓见证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广西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升级,已经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新兴的南方葡萄产区,彻底改变了过去“南方不适宜种葡萄”的历程。这不由得让他想起小时候家里种了几棵葡萄树,每年能够收获酸酸甜甜的葡萄是童年时最热切的期待。如今,童年的期待能够有机会成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周思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一开始,作为一个葡萄“门外汉”,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切入新的研究方向,是周思泓着重思考的问题。广西全年温光资源丰富,与传统北方产区相比,其葡萄产区在品种、栽培、加工等各环节有着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热同季,病虫害多发、夏季高温高湿等逆境条件给葡萄栽培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产业特点开展热区葡萄逆境生物学研究,有利于推动适栽品种的品质与抗性改良以及栽培技术的创新,是热区葡萄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那么,从哪里着手开始研究呢?

此时,广西葡萄学科带头人、八桂学者白先进研究员的点拨,给周思泓指明了研究的方向,针对葡萄普通采用避雨栽培后白粉病上升为最主要病害的产业现状,开展病害防控及抗性育种研究成为了周思泓首先关注的研究方向。2016年,周思泓首次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即获立项,开展了“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葡萄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评价及转录组分析”;2018年,申报“一年两收葡萄白粉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在此期间,受广西农业科学院资助,周思泓赴美国农业部圣华金河谷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林宏博士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在葡萄白粉病、皮尔斯病的防控和抗性育种、以及柑橘黄龙病分子检测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周思泓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葡萄产业具体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当中,从品种、栽培措施、植保技术等多方面对热区葡萄病虫害防控进行“绿色”升级,提升葡萄及其加工产品品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尽管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但周思泓深感自己生产实践方面技术与经验的欠缺,同时也需要从生产实践发现问题,凝练研究方向。在白先进、谢太理、张瑛、吴代东、刘金标等专家的指导下,周思泓逐渐了解葡萄育种、栽培、植保等各个生产环节,也在与葡萄种植户的交流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在这期间,周思泓细心思考,为不断丰富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理论体系而努力,先后发表Comparison of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phenols and carotenoids in ‘Kyoho’ grapes under a two-crop-a-year cultivation system、Widely Targeted Metabolomic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Flavonoid Metabolism in ‘Kyoho’ Grapes under a Two-Crop-a-Year Cultivation System等文章,从转录水平、代谢水平对一年两收栽培相关技术关键问题进行解析,为热区葡萄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他也从中对问题进行总结,于2019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

广西具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如何利用才能最大发挥这些宝贵资源的价值呢?“你们可以对好的野生资源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访学期间导师林宏博士的一句话给了周思泓启发。自2018年12月起,周思泓与葡萄设施栽培、酿酒葡萄与酿造技术创新研究、葡萄种质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团队的同事一道合作开展了首个腺枝葡萄高质量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于今年1月作为通讯作者将相关研究成果以“Chromosome-scale genomics, metabol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phenols in Vitis adenoclada grapes”为题形成研究论文在国际上进行了公布,为我区原生葡萄种质资源精准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周思泓在自治区和农科院各级项目的支持下,在热区葡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本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各类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布团体标准项7项,获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2项。

从生物技术到化学生物学,从农药学到葡萄抗性育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背景以及逆境生物学相关的研究经历,给予周思泓更开阔的研究思路,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热区葡萄逆境生物学的研究当中。未来,周思泓将继续带领团队根据广西葡萄学科和产业发展需求,在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发展基础上,重点针对热区葡萄生产中面临的病虫害和高温障碍等逆境胁迫问题,开展相关理论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为广西葡萄产业的发展持续贡献创新动力,“把小小葡萄串起的美丽华章写就在八桂大地上。”

田间.jpg

周思泓在葡萄园安装调试小型气象站

试验.jpg

周思泓在进行核酸提取实验

院办公室  薛臣艺供稿/余欢、成果供图  谢太理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