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持续创新,积极服务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21-05-13 11:56:46
  • 浏览(9547)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首届青年拔尖人才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杨柳:持续创新,积极服务

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杨柳主要从事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甘蔗氮素高效利用、百香果种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方面的研究。他说:“我一直把胡适先生提出的治学格言‘大胆地想象,小心地求证’作为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导师李杨瑞教授也一直告诫他,搞研究必须要有想象力,但更需要如履薄冰般地、一丝不苟地去进行研究。

针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人工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低和茎尖褐变死亡率高等问题,杨柳通过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进行甘蔗健康种苗增殖,并结合传统袋装生根技术,建立起高效、低成本的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技术体系;通过甘蔗健康种苗第一代种茎单芽段包衣技术,建立甘蔗健康种子关键技术体系,并以细胞区室化变化过程系统分析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机理。在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杨柳得到了甘蔗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李松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也深受其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影响。

甘蔗氮肥过量施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近年来,控制或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已经成为甘蔗种植国家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杨柳一直思考,如何在持续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减少因过量氮肥施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在2012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杨柳的报告引起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Susanne Schmidt教授的关注,并与他在甘蔗氮素吸收利用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凭借着优异的英语表达能力,杨柳获得了院里的出国留学资助,于201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业与食品学院Susanne Schmidt教授领导的植物营养与生态生理研究室从事甘蔗氮素循环的研究工作。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中,他认为通过氮高效育种和高效施肥管理手段是提高甘蔗氮肥利用率最主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杨柳作为主持人申请获批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秸秆生物炭对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甘蔗氮高效基因型种质资源筛选及其高效机制研究”,为甘蔗氮素高效利用育种和氮肥高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澳洲访学期间,杨柳发现,国内的优良百香果种质资源存在严重不足、遗传背景狭窄、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认为只有通过引进世界上主要百香果产业发达国家的高产优质的百香果种质资源和先进的育种技术,才能丰富国内的百香果种质资源,解决国内百香果品种单一、优良种质资源匮乏的难题,从而为我国百香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此,他积极申请国家留学基金,于2015年获得资助,并于2016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百香果育种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与澳大利亚百香果育种家David Peasely 博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期间跟随David Peasley博士多次参与百香果种质资源收集和杂交育种方面的工作。2017年回国后,杨柳与David Peasely 博士签订了《百香果育种合作研究备忘录》,从澳洲引进百香果种质资源22份,并在广西本地对产量、品质、抗寒性、抗病性等特征进行了评价,至今已完成4个抗寒品种和3个耐热品种的DUS测试。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杨柳还积极投入服务三农的工作当中,从2018年至今积极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作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工作队员,杨柳组织带领百香果团队多次到天峨县贫困村扶贫点开展百香果栽培种植管理指导工作。此外,他还依托科技项目组建百香果科技服务团队,通过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根据百香果生产需求提供科技服务。他和团队成员在广西、贵州、海南等地积极提供百香果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等服务工作,每年达30天以上。在杨柳带领下的百香果服务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构建了适宜天峨县高海拔地区发展的百香果种植模式,有力地支持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近3年来的实践表明,天峨高山百香果亩产达到3000斤以上,销售额达8000元,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的好项目与利器。

由于业绩出众,在中国科协选树表彰的2020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广西科技志愿者、广西农科院重点实验室专家杨柳位列其中。全国仅10名科技志愿者获此殊荣。

“我很珍惜这个荣誉,因为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感到很高兴、很满足。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技志愿服务当中,为乡村振兴,为增加老百姓收入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杨柳说道。


杨柳在检查百香果组培苗生根情况


杨柳在天峨县六排镇令当村指导农户种植百香果

院办公室  薛臣艺供稿/杨柳供图  杨景峰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