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尹玲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毕业,通过应聘来到广西农科院重点实验室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科人,继续从事葡萄霜霉病相关研究工作。短短两年间,她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在国际上率先破译了葡萄霜霉菌的遗传密码,部分明确了葡萄与霜霉菌的互作机制,为生产上霜霉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致力于葡萄抗霜霉病的基因挖掘和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对霜霉病免疫的圆叶葡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解开圆叶葡萄免疫霜霉病之谜;发表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42.7;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广西农科院首届优秀青年拔尖人才。
这些,年纪轻轻的她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还得从多年前说起。
因高考失利,她只能进入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就读生物科学专业。大三下学期,不甘心的她决定跨专业报考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且报考的是食品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相当难考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通过不断努力,她笔试通过了,而且成绩还不错,更注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卢江教授接纳了她,开始葡萄霜霉病相关研究。期间,尹玲格外努力,通过学校选拔获得了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资格,到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进行了一年半的交流学习。谈起这次经历,尹玲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研究者,不是努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而是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并持续发力,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国内的一些研究生导师为了更快出成果,常亲自查文献、设计好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将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学生只负责执行实验,完全是一个实验员的角色,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可以出很多篇论文。一开始尹玲也很羡慕,因为所有这些事情她都得自己来做。卢江教授不会帮查文献,但会告诉如何查阅与自己科研相关的国际前沿;不会帮设计实验方案,但会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细致入微地修改;不会事无巨细地过问实验细节,但会不断告诫学生,对学术一定要持有严谨的态度和敬畏之心,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会帮学生写文章,但会引导如何去写,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厌其烦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毕业后,自己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尹玲才渐渐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放手是最深的信任和最大的成全。这段求学经历真正锻炼了她,并让她受用终生。
近几年,随着广西农科院葡萄“一年两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已成为早熟葡萄、尤其是冬葡萄栽培的优势产区。然而,南方夏季持续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极其适合霜霉菌传播。持续降雨还会导致无法及时喷药,进而造成葡萄霜霉病大爆发,轻则减产降低果实品质,重则导致绝收,严重威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培育优质高抗的葡萄品种才是解决产业瓶颈的根本出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了葡萄的抗性机制和霜霉菌的致病机理,才能在抵抗霜霉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而尹玲多年的专业积累恰恰派上了用场。走上工作岗位后,尹玲从事的研究与以前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一致,她的目标很明确,“死磕”葡萄霜霉病,使得她进入广西农科院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2017年10月18-20 日,广西农科院召开首届青年拔尖人才选拔暨青年学术交流会,来自院属16个研究所共38位青年才俊参与选拔。尹玲凭着对葡萄霜霉病的深入研究,答辩时游刃有余地回答了评委提出的各种问题,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成功入选广西农科院首届优秀青年拔尖人才。
四天后,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一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三届(2017-2019年度)项目答辩评审会在海口市召开。经过材料考核、PPT汇报、专家提问及答辩环节,来自广西农科院重点实验室葡萄分子设计育种团队的尹玲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尹玲介绍说,中国科协从2015年开始实施,依托入选的国家级学会选拔一批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该工程旨在引导和支持全国学会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培育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青年一代的支持和培养力度也是历史性的。广西农科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让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利好政策。尹玲说,她每天都能感受到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巨变,也不断鞭策自己,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她还说:“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赶上好时代,遇上好平台,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之一。”
从硕士,到博士,再到毕业后的科研工作,整整十年,不管时光如何流转,尹玲始终专注如一,紧紧围绕葡萄霜霉病致病机理与葡萄抗性机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跟风,不动摇,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广阔的科研大道。
院办公室 薛臣艺供稿/曲俊杰供图 莫彬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