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禹:赤诚之心守安全,青春无悔谱华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公众最基本的生存及健康,让每个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保障大家“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是农业质检人最重要的责任。因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牙禹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努力奋斗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食用安全保驾护航贡献自己的力量。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牙禹来到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质检中心工作。最开始做的是最基础的糖分分析工作,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工作效率不高,在老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牙禹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技巧,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让他明白,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对待。
由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牙禹被安排负责重金属检测方面的业务。接到任务后,他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和仪器的技术资料,熟悉上机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向有经验的同事和技术工程师请教,短时间内熟悉了几台大型仪器的操作使用。
通过进行标准样品检测、加标回收、不同方法结果对比、实验室之间结果对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等方式,牙禹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为中心建立一套完备的重金属检测技术方案。多年来,他一直负责中心的重金属检测能力验证检测和复评审重金属盲样测定工作。牙禹和同事们一起,潜心耕耘,不断夯实技术基础,确保了检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质检人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
在做好检测业务工作的同时,他也期望在科研工作上有所斩获。院里5万元的基本业务费是他获得的第一个项目,这让他倍感珍惜。在这个院项目的支持下,牙禹和团队成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辣椒素电化学传感分析研究,利用功能化介孔材料作为增敏材料,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的辣椒素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SCI一区杂志《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上。
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他们使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作为增敏材料,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与其它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灵敏度更高、线性范围更宽、更具实用性等优点,且该技术目前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上海一家高科技生物公司的研发人员,看到这些研究成果后,认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动上门联系要出资购买该项技术专利,并联合开发快速分析仪器。目前样机已研发完成,进入应用调试阶段。这项由实验室基础研究走向市场应用的成果,让团队的青年科技人员们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备受鼓舞。
2013年,牙禹加入院新组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变成了研究骨干。这对他来说是个机遇,但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压力。
团队刚组建之时,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研究所,研究背景不一样,要重新整合选定新的研究方向,团队负责人坚定把他的研究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方向和目标已定下,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去实现才是硬道理。研究工作占据了牙禹的大部分时间,每天都能在实验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团队成员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他系统开展纳米材料制备、纳米增敏机理以及传感应用的研究工作,建立多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分析新方法,开发出了多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型传感器件,研究成果丰硕。自工作以来,牙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9篇,EI1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7项,已获授权5项。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牙禹也深知自己与优秀的同行仍有很大的差距,对标先进、学习借鉴经验、补齐研究短板、争创一流团队,成为团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2017年,中国农科院质标所王静研究员被聘为所里的特聘专家,这给了他一个向一流专家、一流团队学习的好机会,同时他也被所里选定为与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一对一”帮助学习的对象。经过近两年的交流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在项目申报、论文撰写、成果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扎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的一致好评。为更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开阔思路,他向所里提出到中国农科院进行一年访学的申请,希望通过访学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
谈及今后的研究工作,牙禹说道:“以后的科研道路还很长很长,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力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努力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牙禹在进行元素分析实验
牙禹在进行农药残留消解规律田间实验
院办公室 薛臣艺供稿/牙禹供图 杨景峰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