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广西农业科学院桂林分院获批“农业农村部桂林野外综合科学观测研究站”,该站是在分院原有“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基础上,新增“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漓江流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内容,整合优化纳入新的部级野外观测站体系。为能更好地开展漓江流域科学观测及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工作,10月15日-16日,农业农村部桂林野外综合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桂林分院院长李家文率分院水产科研团队,联合桂林市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渔业增殖管理站一行10人,到桂平市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交流学习。
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是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推动成立的流域性鱼类保护机构,开展珍稀、濒危及特有鱼类的繁育、救护、监测等工作,是珠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支撑平台。
在保育中心珍稀鱼类繁育救护车间,车间负责人向李家文一行展示介绍了鱼类智能识别系统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鱼类水下观察识别的便利性,接着参观了保育中心团队收集保育的斑鳠、乌原鲤等多个珍稀鱼类品种,并交流了亲鱼培育、鱼苗繁殖相关技术。
在座谈会上,双方就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李家文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够与保育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桂林漓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工作,助力江河流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桂林分院 文俊程供稿/供图
一审一校:李家文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陆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