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育种科研结硕果 大肉苦瓜走出国门
  • 发布单位:蔬菜研究所
  • 2023-03-09 11:54:31
  • 浏览(7420)
  • 收藏
浏览字号:

她是广西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农科院)蔬菜所的第一位女博士,更是同行里的“行家里手”,亦是蔬菜界里的“女科学家”。30多年来,黄如葵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推广工作,与苦瓜结下了不解之缘。

1.jpg

苦瓜奇缘 她连说三句“我从没想过”

“36年前,我从没想过,我会选择蔬菜专业;我也从没想过,我会成为一名研究蔬菜的科研人员;我更从没想过,我会在这个行业坚持了那么久。”说起与苦瓜的缘分,黄如葵用了三句“我从没想过”。

1987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黄如葵蒙了。她从不知道大学还有“蔬菜”专业,感觉与自己想当科学家的理想相差甚远。有亲友说,“学蔬菜还需要上大学吗,扛把锄头去菜地不就行了吗?”黄如葵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大学的学习让黄如葵明白之前的想法狭隘了,在蔬菜学科这片广阔天地里,她可以实现“科学家梦”。1991年,黄如葵毕业后到广西农科院报到,开始了她的科研之旅。

1992年,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入库的项目研究,广西农科院承担了为国家搜集地方种子资源的工作。作为桂西山区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队员,黄如葵踏遍了广西大石山区,寻找各种蔬菜资源,并把搜集来的资料精心整理、备份。这项工作持续多年,黄如葵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收集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苦瓜资源,还多次远赴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最终建成了类型多样的苦瓜种质资源圃。

就在这些烦琐、细致的搜集、观察工作中,黄如葵发现一些苦瓜品种表现出来的良好性能:个大,肉厚、苦味轻。就这样,大肉系列苦瓜品种逐渐被培育出来。

2.jpg

艰苦奋斗 苦尽甘来结出“甜”果

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农科院园艺所成立了园艺技术咨询服务部,对外销售各种蔬菜种子。由于人手不够,黄如葵和同事们一边在试验地做育种科研,一边在服务部销售种子。当时,一粒苦瓜种子可以卖一毛钱,农民还排着队抢购。
  为了满足种子的供应,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树立自己的品牌,1995年,园艺所创办了良种繁制基地。基地远离南宁几百公里,坐车来回得花2天时间。黄如葵印象最深刻的是,1996年基地刚开建时什么都没有,不通水电。他们在地头搭建一个塑料大棚,盖上遮阳网,铺上木板,席子一铺,蚊帐一挂,男男女女的科研人员在一个大通铺上住了好几个月。
  在那段奋斗的岁月里,一年365天,黄如葵有330多天待在基地。她就像是生产队长,每天领导着上百号人出工。虽然工作苦累,但看着地里的菜苗伸蔓拔节,开花结果,大伙心里成就感满满。

3.jpg

1998年至2008年,苦尽甘来,艰辛的付出收获的是面积400多亩、排灌设备完善、生产管理标准化的良种繁制基地。基地每年繁育苦瓜及其他蔬菜良种6000多公斤,为广西农科院蔬菜所的优良新品种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苦瓜新品种推广也让农民的荷包一天天鼓起来,“苦瓜楼”“苦瓜村”成了广西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苦瓜品种还走出国门,在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国家示范推广3万多亩。这些成就,尤其是大肉苦瓜在市场上一炮打红,让黄如葵觉得苦瓜越来越“甜”了。

2001年至2006年,黄如葵到泰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一步一个脚印,她在这个专业里越钻越深。从国外学成归来后,她成了广西农科院蔬菜所第一位女博士。

硕果累累 广西苦瓜研究水平引领全国

  如今,黄如葵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加扎实稳定。她和同事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新收集的苦瓜种质开展评价、基因挖掘及创新利用研究,开展了早熟多抗的鲜食型、加工专用型、功能性成分专用型苦瓜新品种的选育,使广西的苦瓜研究水平始终引领全国。同时还育成了早熟抗病品种桂农科系列,并研发了一系列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实现了苦瓜的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黄如葵和团队在茄果类、西甜瓜类、叶菜类等领域的科研中不断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技术突破。2011年,黄如葵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6年,黄如葵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苦瓜科研团队被评为“广西巾帼文明岗”;2019年,黄如葵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3月2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的“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新闻发布会上,黄如葵作为杰出代表之一分享她们在建功岗位上的心得,展现了巾帼担当。

原文链接:http://www.nnwb.com:8080/nnwb/20230309/html/page_06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