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敏 陈秋妮 王莎莎
群山起伏,河谷深幽,广西贺州昭平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6%,发展先天不足,素有“昭平不平”之说。
陈渊(左五)带领大豆产业组专家在黑豆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指导。
3月以来,国家科技特派团昭平团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渊带领24人团队,排除疫情干扰,线上搭建“1+6”平台,线下深入走访,全心全意破解昭平产业发展难题,随时帮挂“专家号”、铺平山村致富路。
4月13日,陈渊率团抵达昭平。刚到县城便马不停蹄,带领大豆、茶叶、柑橘、蜂、花生、中药材6个产业组,深入各大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
“我的有机茶园管护起来太耗人工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杂草和病虫害?”“这一季小黑豆产量太低,有没有高产品种推荐一下?”每到一处,每个问题,昭平团成员都一一详细解答、手把手传授细节。
首轮现场调研后,陈渊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农户遇到技术问题希望专家手把手指点,但昭平团成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如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责任心驱使陈渊果断搭建“1+6”线上联络平台。“1”是由昭平团所有成员和昭平县各单位的联络员组成,主要用于县级层面的联络沟通协调;“6”是6个产业组分别建一个微信群,群成员包括产业组组长、成员专家及县级对应的科技特派员、县级相关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
“做了多年茶到了瓶颈期,我们的茶树品种虽然产量高,但辨识度不高,打不响品牌。”聊起专家的“点拨”,昭平县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熙春园茶叶公司负责人冯标龙止不住感激:“科技特派团给我们推荐了丹霞8号、丹霞9号,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都可以做,还自带果香、花香,适宜打造高端产品,我计划先试种10亩。”“1+6”平台建立以来,冯标龙随时“挂专家号问诊”,有问必答还有新品赠送,他对今年的茶叶增收,充满信心。
“各位专家集体来县里一次不易,请大家带着技术来,带着解决问题的办法来。”陈渊对特派团成员直言不讳:“我们来不仅要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更要实实在在解决一批问题。”几个月来,陈渊接触了大量农户、基地老板、乡镇技术员,愈发感受到基层对科技和人才的渴望,“不做出一些成果,对不起百姓的信任。”
7月5日,暴雨来袭,陈渊带领茶产业组和大豆产业组,自驾4个多小时,再度赶到昭平乡村产业一线“问诊”。到了昭平却是大太阳。两个产业组抓紧时间,在南山茶海种植示范基地、鹊鸣春茶叶公司、小黑豆种植基地跑了一圈。在黑豆种植基地,陈渊蹲下来细查黑豆长势,不时与经营户交流,传授田间管护知识,针对小黑豆产量不高的问题,提出推广种植高产小黑豆新品种等建议。“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我们更新了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腐竹出品率和原料利用率,客户很满意。”腐竹加工厂负责人何松巧欣喜地说。
除了日常技术指导,科技特派团将工作重心放在技术瓶颈攻关上。昭平是茶叶大县,全县茶园面积达24.7万亩,但由于地处大石山区,人工及经济成本太高,严重影响茶企茶农收益。
“我们将降低茶园管护成本列为攻关要害,由茶产业组领衔,推广茶叶间作大豆技术,利用大豆根瘤的固氮能力,既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还可提高茶叶产量。”陈渊说。目前,昭平县在科技特派团指导下,已选定试验基地80亩试种。
“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实力,并不在于某个成员,而在于每个成员身后,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和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撑,以及专家庞大的人脉。”收集农户诉求后,陈渊在平台上邀请“智囊”来帮助解决问题。7月14日,陈渊又一次陪大豆精深加工专家到访昭平,为产业振兴搭上科技快车“铺路”。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191585176679890748&item_id=11191585176679890748&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