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日报:甘蔗粉垄“145”技术崇左首试效果良好
  • 发布单位:经济作物研究所
  • 2020-10-22 16:45:59
  • 浏览(6438)
  • 收藏
浏览字号:

本报崇左讯(记者罗吉华)10月15日,天空下着雨,在江州区新和镇“甘蔗粉垄‘145’试验示范项目”现场,崇左市三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平海看着采用粉垄技术种植的甘蔗长势喜人,他笑容满面。
    “采用粉垄耕作技术种植的甘蔗,在不增用肥水和管理成本的条件下,比传统耕作的甘蔗有效茎更多,蔗茎更高、更粗,叶片更浓绿,估计每亩能增产1吨左右。”谢平海说。这个项目是今年5月15日粉垄耕作整地机械种植的,因干旱缺水,6月初才出苗生长,8至9月间崇左有一段时间持续严重干旱,采用传统模式耕作的甘蔗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采用粉垄技术种植的甘蔗却表现无恙,长势良好。
    据谢平海介绍,新和镇“甘蔗粉垄‘145’试验示范项目”,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崇左市三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示范面积100亩。技术方法是实行宽窄行,粉垄窄行宽90厘米、深50厘米,甘蔗双行种植,宽行的行距为2米;同一块地的对照处理,是拖拉机常规整地,也与粉垄一样,种植带甘蔗双行,宽行行距也是2米。两者的施肥水平和田间管理一样对待。
    据介绍,该项目的技术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韦本辉,基于总结其10年来粉垄甘蔗研究,发明高效耕作的空心“两刀钻”甘蔗专用粉垄机,以及广西甘蔗遭遇“三旱一低”(春、秋、冬旱和冬春低温)影响单产提升、长期连作地力难以为继,不能持续发展的情况而提出来的。
    “粉垄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空心“两刀钻”双钻头垂直深旋耕,将土壤横切粉碎成颗粒状,而且不乱土层,一次性完成整地任务,土壤粉碎后自然成垄。”韦本辉告诉记者,采用“甘蔗粉垄‘145’技术模式”,一亩旱地甘蔗,粉垄耕作的条带只占三分多地,有效提高了粉垄耕作效率、节耕节能,有利于将化肥、水等资源集中于三分多地中。
    韦本辉告诉记者,采用“甘蔗粉垄‘145’技术模式”种植的甘蔗,1年新植,4年宿根,5年累增甘蔗5吨,平均每年每亩可以增产1吨甘蔗;5年后,再在宽行的行距2米中实行新一轮“145”,如此循环,可有效破解干旱地区甘蔗增产难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9月17日调查数据显示,新和镇“甘蔗粉垄‘145’试验示范项目”,采用粉垄技术模式种植的甘蔗比采用传统模式种植的甘蔗有效条数增加14.7%、株高增加16.4%、茎粗增加1.6%、叶片厚度增加4%。
    10月15日,广西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有关领导,崇左市的制糖企业代表、蔗农代表冒雨考察了新和镇“甘蔗粉垄‘145’试验示范项目”,大家对该项目实施效果表示认可,并给予了积极评价。

原文链接:http://www.gxcznews.com/epaper/czzjrb/html/2020/10/20/01/01_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