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黄书记这位农业专家,让我们村的群众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子。”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卖酒镇卖酒村党总支部书记梁梨感慨道。她口中的黄书记就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派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学华。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从业者,黄学华在驻村的四年中,把农业技术带下乡,为脱贫攻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18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该村158户贫困户607人全部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引进优质农产品
2016年11月,刚到卖酒村时,黄学华发现村子存在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不高的情况。拥有20多年基层农业推广工作经验的他很清楚,要发展好扶贫产业,必须先从土开始。于是他对村中的土壤进行采样,并送到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所对土壤的酸碱度、成分等进行化验。
拿到化验结果后,黄学华对村民说:“咱们的土地适合种红薯。”“不种!我们以前种过,都是长苗不结薯!”很多村民不认可。为此黄学华挨家挨户劝说,最终有几位带头种植的农户获得了好收成后,大家才纷纷效仿。2017年夏天,村民们种下了“桂薯131号”和“桂经薯8号”。当年,红薯亩产量达1900公斤,村民们大获丰收。
驻村期间,黄学华先后为卖酒村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6个(项),建立优质水稻绿色节本高效栽培示范基地12个、生态优质稻+特色红薯“钱粮双增”高产高效种植示范基地8个,面积共达3860多亩。卖酒村优质水稻单产由2017年以前的0.38吨/亩提高到目前的0.44吨/亩左右,亩增产15.8%,亩增收156元。
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助脱贫
为了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黄学华经常召开优质稻、特色红薯栽培技术培训班。目前累计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19期,参训农户1736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份,催生了优质稻、特色红薯、油茶、食用菌等一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特色主导产业。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黄专家”。
此外,黄学华还发动几位贫困户,利用闲置的老屋种植木耳。贫困户钟权在废弃的房子里种植了5000袋木耳,“这些木耳长得快,一有空我就摘下来拿去菜市场卖,6元每公斤,很受欢迎,一年大概可以增收四五万元。”钟权表示,“遇到技术问题我会找‘黄专家’帮忙,他很热心,总是有问必答。”目前,钟权收入稳定,还建了新房子,生活有了奔头,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电商扶贫,畅通致富小康路
红薯种了,食用菌也种了,且穰穰满家。这些产品怎么卖呢?黄学华瞄准了“互联网+”,他在村委设立了线上销售服务站,采取电商销售、村民合作社参与、农户受益的扶贫模式打开红薯的销路。另外,他还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和途径,加入了全国红薯产业微信群,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升级。
在卖酒镇,村民只需要负责前期种植、装车、运输,合作社则提供发货场地、货源、客户,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在这个过程中,还为贫困户提供了临时就业岗位。
兴业县兴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钟旦禧告诉记者,卖酒村农产品线上销售占80%,2019年一共销了100多吨红薯。
黄学华还注册了卖酒镇历史渊源酒文化“马箭坡”商标特色系列酒品种12个。2019年,他和群众充分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卖酒村农产品600多吨,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累计带动2100户农户致富。未来,他计划引导更多年轻农户学习电商销售,提高卖酒村特色农产品和酒文化的线上知名度,构建更广、更稳定的合作渠道,推动农产品向电商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