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组培技术成就广西马蹄产业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2-09-14 16:25:31
  • 浏览(5829)
  • 收藏
浏览字号:

        本报讯(记者贺根生)“在我们区2011年种植的2.6万亩马蹄中,50%是桂蹄2号,大果率达到70%以上,平均亩产比传统品种增加15%,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罗杨志对《中国科学报》表示。

        罗杨志说的桂蹄2号,是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推广的马蹄新品种。

        马蹄,又称荸荠,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浙江和安徽等省区。贺州市是广西马蹄的主产区。传统的八步芳林马蹄脆甜、少渣、皮薄,但不耐储运。尤其是近年来,因品种退化和受秆枯病、枯萎病影响,难以适应商品化生产。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从1999年起,通过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对收集的地方马蹄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先后选育出桂蹄1号、桂蹄2号和桂粉蹄1号等三个马蹄优良新品种,其中桂蹄2号和桂粉蹄1号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蹄2号为鲜食品种,一般亩产球茎2500~3000公斤,高产达到4000公斤。桂粉蹄1号为淀粉加工型品种,亩产球茎在2000公斤左右。

        据该所副研究员陈丽娟介绍,近年来,随着马蹄出口的增长,对外观及适口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桂蹄2号作为桂蹄1号的更新品种,在产量与外观品质和抗性上都有较大提高,其特点是耐贮藏、分株率强、产量和大果率高、口感好、商品价值高。桂粉蹄1号鲜球茎淀粉含量达到12%,是我国首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淀粉型马蹄新品种。这两个品种的推广面积目前已占广西马蹄种植的50%以上。

        据了解,新品种、组培苗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广西马蹄产业的发展。2011年,贺州市马蹄种植面积达10.23万亩,收入约8亿元;广西全区马蹄种植面积也由2002年的不足20万亩上升到目前的30万亩,产量达37万吨,占全国的50%。同时,产品还远销欧美、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广西鲜食马蹄出口4.3万吨,创汇3744万美元;马蹄粉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

        《中国科学报》 (2012-01-18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