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2012-08-21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邓立国
8月4日上午,壮乡“香蕉之父”林贵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1位科技人才,一同乘上了由北京火车站开出的动车。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客人,他们带着家人,暂别繁忙的工作,到北戴河休假一周。
火车上,林贵美十分兴奋。扎根壮乡红土地耕耘30多年的他感慨万千:“这么多年,我日夜想着香蕉、葡萄等瓜果,没想到党中央竟然能想着我。”
今年到北戴河休假,林贵美是广西惟一的代表。他说:“这次能带家属非常高兴,可以让老伴儿见见世面、享受享受,这些年她跟我吃了太多苦。”
一个人的“苦”,却换来了万千人的“甜”。
从197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西农科院工作至今,林贵美一直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现任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种苗生产与良种选育岗位科学家、研究员,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第一线的科研人员,林贵美带领团队在科研、技术推广上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广西“三农”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每3根香蕉有两根由他培育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吃的每3根香蕉中,就有两根是林贵美培育出来的。
广西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但过去香蕉种植用的吸芽苗繁殖法,种苗易带病毒,低产质劣,成为制约香蕉发展的“瓶颈”。
20世纪80年代后期,植物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开始应用于香蕉,香蕉繁殖终于依靠科技进步获得突破。一时间,香蕉组培苗企业在我国南方香蕉产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一哄而上的香蕉组培育苗很快就问题百出。其中,优良品种的匮乏导致劣质苗伤农最为突出。
1987年,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香蕉课题组在林贵美带领下,在广西率先攻克香蕉组培育苗技术的基础上,锁定了良种选育这个大目标。这一年,他们从澳大利亚引进了编号为GB1-2、GB5-1、GB6-3等11个品种(品系),加上多方收集到的巴西、墨西哥等共50多个国内外香蕉品种进行了对比评价,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威廉斯品系GB6-3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对象。
农作物育种通常采用有性杂交办法,但因香蕉是三倍体植物,不能进行有性杂交,当时只能通过选育变异株来获得优良株系,而栽培中出现自然变异株的概率很小,这就注定了香蕉新品种选育的艰巨性。
此时,做这方面研究的全国就只有林贵美一个人,没有资料,更难找出一个可以与之讨论的对象,他犹如一个孤独的先行者,在一条幽深、漫长的学术隧道中艰难前行着、探索着。
课题组年复一年,不断完善母本选取标准,对一株又一株的GB6-3变异株进行甄别与选择,并将大田种植试验从广西扩大到广东、云南、海南等地,以更广泛地检验GB6-3变异株的优良性状。
就这样,从试种观察、早期品比、个体优良性状变异鉴别及评估、群体优良基因纯合、品比试验示范,到开全国之先河采用高科技手段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桂蕉6号”与 GB6-3之间的遗传关系予以科学确认,研究步步深入。
18年6500多个日夜的摸爬滚打,终于,丰产稳定、适应性强、抗病性良好、商品果率高的“威廉斯B6”在2005年通过了广西种子总站的鉴定而获准香蕉新品种登记。就在这一年,浦北县蕉农种植的“威廉斯B6”创出了株产95.5公斤和平均亩产5.5吨的中国香蕉单株和亩产最高纪录。
创办全球最大的香蕉组培苗公司
“没有公司,何以有产业!”林贵美说。
1992年,为了让自己攻克的香蕉组培苗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生产服务,凭着上级2.5万元的课题经费,林贵美成立了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这一堪称广西科技体制改革的破茧之作,当即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在林贵美领导下,公司先后完成了“年产300万株香蕉组培苗”、“香蕉引种试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在此基础上承担了国家“863”工程的“广西农业种养基础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 “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理决策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共编辑香蕉组培苗大棚育苗部分推理结果、大田栽培技术推理结果、香蕉采收保鲜技术部分推理结果421个,编写技术资料9.5万字、收集相关图片200多张……
随着一个个科研难题被攻克,公司终于成功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了农业种苗产业化“瓶颈”问题。全区香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从1992年的13.7万亩、1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30万亩、210万吨,使广西接近广东,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蕉产区之一。
此外,公司的组培香蕉苗还推广到广东、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地,2007年还将150万株送到了马来西亚。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香蕉组培苗生产企业。
1998年,公司成功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蕉新品种“桂蕉6号”(原代号“威廉斯B6”),在全国及东南亚等国家,推广种植总面积1022.82万亩,占全国推广种植面积的70%以上,成为全国香蕉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至今仍居国内外单一香蕉品种种植面积之冠,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123.75多亿元,在我国和世界香蕉产业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随后,在林贵美的带领下,公司还先后攻克了毛葡萄、番木瓜、兰花、百合、金线莲、芦荟、番茄等几十个品种的组培育苗技术。如今公司的组培苗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株以上,是创始期的300多倍,仅香蕉苗就累计生产了4.4亿多株。
2009年8月,法国生物学博士徐涵访问广西时对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能让组培技术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产业,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效益之显著,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科研成果要让农民用得上
自古以来,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如何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把天灾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林贵美探索的方向。
香蕉的抗寒害冻害问题是世界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更显得意义重大。2009年初,林贵美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开展“香蕉抗寒害冻害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研究。
寒冬时节,林贵美带领课题组在南宁市郊和隆安县建立了6个不同类型的香蕉抗寒害冻害试验示范点,设计了多种防寒处理措施:有的在叶面或植株喷施营养液,有的将叶片削掉,有的将香蕉假茎割除1/4、3/4……然后盖膜过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试验处理的香蕉植株,长势良好。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香蕉防寒试验示范点进行现场测产查定验收。结果表明,经过防寒处理的香蕉植株,安全过冬后还能有8成以上的收成,这一试验为广西乃至我国的香蕉生产如何科学防寒抗寒,降低寒害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后,来自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的专家,对林贵美主持的“优质高产香蕉威廉斯B6选育与组培工厂化技术体系升级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林贵美在用毅力实现理想的同时,从不忘记帮助那些想通过努力去改变命运的人们。“科研成果要让农民用得上,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平日只要有空,他就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活动。
这些年来,经林贵美培训帮助成为百万、千万富翁的农民不计其数。比较突出的,如广西香蕉种植大王、百色市田东县的廖雄燕,云南省西双版纳种蕉专业户唐兴明,以及南宁市香蕉企业家卢义贞、梁洁言等。
如今,我国香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香蕉销售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几乎遍布全中国,种植香蕉也成为南方地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之一。
30多年如一日,林贵美为广西农科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荣誉也纷至沓来:20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获广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