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通过耐寒性查定
马铃薯新品种“扛得住”寒冷
南国早报 2014年02月15日 ■ 记者佘鸿雁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佘鸿雁)近1个多月,我区出现多次冰冻寒冷天气,也检验出了哪些农业新品种能“扛得住”。日前,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新品种“桂农薯1号”通过耐寒性查定,以受害株率为16.3%的成绩领先现有主栽品种“费乌瑞它”。
搞农业的最怕“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以来的寒冷冰冻天气,让广西农科院在坛洛镇马铃薯科研示范基地工作的技术员李根几次急得想哭,“尤其是1月15日、1月23日那两天,田间温度急剧下降到零下四五度。”2月14日,李根告诉南国早报记者,一有降温,他赶紧半夜起来蹲守,在低洼地生火提温降湿,浇水肥和施叶面肥来挽救。
在坛洛镇马铃薯科研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冻害过后,马铃薯长势区别明显——有的行列长势粗壮、叶色浓绿;有的行列植株萎蔫,霜冻灾害明显。这便是新品种“桂农薯1号”和用来对照的“费乌瑞它”。我区农户目前主要种的是外来品种“费乌瑞它”,占了60%~70%。在这次冰冻的轮番考验中,“费乌瑞它”受灾严重。
看着被霜冻坏的“费乌瑞它”,广西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郑虚惋惜地说,本来,马铃薯在这个月进入收获期,正常情况下,一株苗要结半公斤多薯,现在受灾,平均能结0.25公斤薯就不错了,而且收获期被推迟。
郑虚告诉记者,马铃薯喜凉不耐寒,生长最佳温度在15~28℃之间,如果温度降到4~5℃以下,就停止生长。“费乌瑞它”之所以受灾严重,是因为它是“外来军”,适应着外地的“生物钟”——在4~5月间播种,在9~10月收获。其间,温度由低到高再到低,日照长度由短到长再到短。而我区的马铃薯是每年10~11月秋、冬季播种,在次年2~3月收获,也就是温度由高到低再到高,而且其间频发寒潮、冰冻等自然灾害,日照长度由长到短再到长。因此,需要为我区的气候“量身定做”耐寒耐寡照品种。
“桂农薯1号”的选育从2005年就开始了,于2013年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可在全区推广种植。今年2月9日,广西大学、自治区农业厅、广西种子管理局等单位或部门的有关专家对桂农薯系列进行了耐寒性田间查定。根据专家组实地调查数据,桂农薯1号的受害株率为16.3%,对照品种“费乌瑞它”的受害株率则高达96.0%。
在这次的寒冷天气中,“桂农薯1号”通过了耐寒性查定,将进一步在广西区内选择霜冻频发地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推广普及。
链接地址:http://dzb.ngzb.com.cn/html/2014-02/15/news-9313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