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2015-11-02 ■ 李新雄
2012年2月,广西农科院实施“联百企、进千村、扶万户”行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时任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到农科院为专家科技下乡送行。
自治区领导唐仁健出席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自治区领导张秀隆到广西农科院视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八桂学者”白先进院长在基层指导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玉米品种“桂单0810”育成人文仁来研究员在基层开展科技服务。
首届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暨第四届广西农业新亮点论坛在广西农科院召开。
核心提示
1935年7月,广西农事试验场在柳州沙塘诞生,开启了广西近代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农技推广的历程。由此发端,历经广西农业试验场、广西农业综合试验站、广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4个发展阶段。80年的沧桑岁月,刻录了八桂农科人奋发进取、励志创新的足迹,见证了广西农业从传统农业到近代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轨迹,谱写了八桂农科事业的厚重篇章。
1 八十光华 硕果累累铸辉煌
广西农科院跨越两个世纪80年的发展历程,一代代农科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下了骄人业绩: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品种584个,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完成科研项目3000多项;获奖成果500多项,其中国家特等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其他国家奖励18项;获省部级奖项336项,国家授权专利65项;制定国家、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164项。
发展成就远不止这些,广西农科院在各个时期获得了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和“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广西农业科技领头羊、农业科技研发主力军的作用。
广西农事试验场时期,育成广西早禾、老禾、中桂马房粘、大王籼、桂3966、爪哇2878等一大批作物良种,研制出稻苞虫梳理、打稻机和轧花机等一批新农具,极大推动了广西农业生产发展。邱式邦院士当年在广西农事试验场发明的抗虫性鉴定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开创我国生物防治之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科院在作物育种等众多领域相继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广西农科院是我国最早开展水稻矮化育种、最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单位之一。“桂99”作为全国三大恢复系之一,其系列组合推广面积近2亿亩。育成的“丰田1A”水稻不育系及其系列品种创造了国内单一区域水稻品种千万元最高转让价。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产区,上世纪70年代,广西农科院育成的“桂糖11号”在全国累计推广6000万亩,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陆品种,为广西糖业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虽不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但广西农科院却培育出世界首个玉米花药培养单倍体自交结实果穗和世界首个玉米花培杂交种“桂三1号”,使我国玉米花药单倍体育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育成的“桂单0810”综合性状超过当家洋品种,创造了3年推广300万亩的奇迹。
作为中国亚热带作物科技攻关的主战场,广西农科院不负众望:选育出了当今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香蕉良种“桂蕉6号”,建起了全球最大的香蕉组培苗工厂。也许你不知道,全国种植的香蕉,每10株就有6株是广西农科院良种;广西农科院桂花系列花生良种占广西花生种植面积的70%以上。
广西农科院还发现了世界首个野生毛葡萄两性花单株,继而育成全球首个野生两性花毛葡萄新品种“野酿2号”,为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和葡萄酒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贵妃红”荔枝成为通过国审的首个荔枝品种;“桂蜜12号甜瓜”首先在我国南方实现了露地栽培;“广西一号”、“广西二号”无籽西瓜的育成,结束了我国无籽西瓜没有自育当家品种的历史。
广西农科院在蔬菜、果树、薯类等作物选育种领域同样取得非凡成绩,培育的辣椒、苦瓜、冬瓜、毛节瓜、甜瓜、番茄、淮山、红薯、木薯、马铃薯、马蹄、荔浦芋、茶树菇、中草药等新品种在广西、华南乃至东盟国家广泛种植。育出的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杨桃、酿酒葡萄、西瓜、甜瓜等系列水果新品种深受区内外种植户喜爱。
广西农科院集成的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打破了南方不适宜种植葡萄的传统观点,为南方成为葡萄特殊优势栽培区提供了关键技术,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逐渐发展成为葡萄特色优势产区。
近年发明的粉垄深旋耕技术,掀起了农耕技术新革命。利用组培技术培育出各种脱毒快繁种苗上百种,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广西和周边省份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广西农科院还深入开展了良种良法、植物营养、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农机具等综合农艺配套技术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克隆和转基因、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广西农科院突破性重大成果还有许许多多。
数据佐证荣誉,成就彰显实力。广西农科院以一项项首创性、突破性的重大技术成果,顶起了八桂农业的脊梁。
2 创新体制 人才济济展新颜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近年来,广西农科院打破科研围墙,努力破除制约科技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体制障碍,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高层人才不断增加,人才结构全面优化。
截至目前,全院职工1769人,在职职工967人,其中科技人员799人、高级职称284人、二级研究员17人、博士112人,硕士389人,硕士以上学历占科技人员总数的62.7%;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86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名、综合试验站站长12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7名、功能专家20名、试验站站长4名。全院初步形成了以白先进研究员等为代表、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人才梯队。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广西农科院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立项和经费、获奖成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今的广西农科院从建院初期不足百人、四五个专业研究机构,发展到今天成为占地5000多亩,拥有18个专业研究所、7个分院、35个试验站、100个学科团队的科研大院,科技创新涵盖粮、糖、果、菜、油、麻、花卉、食用菌、植物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全院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作物改良分中心、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科研平台116个,建有院本部、里建、明阳、丁当、海南五大科研基地。
大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支持,硬件坚挺与文化软实力相继提升,促使广西农科院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百年强院的目标渐行渐近。
3 笃耕八桂 服务“三农”出实招
农业科技必须提升农业、服务农村、致富农民,才能支撑发展,农业科研成果只有变成农民的“真金白银”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建院以来,广西农科院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崇高使命,坚持科技常下乡、下长乡。在八桂大地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到处活跃着农科人的身影。无怨无悔的农科人,用满腔热情、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辛勤血汗,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产业开发,为八桂农业腾飞立起大地丰碑。
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策应广西农业强区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支持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广西农科院依托技术、品种、人才和项目等优势,倾力打造了万亩粮食、万亩甘蔗、万亩果蔬、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等一批示范样板。
近年来,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快成果转化“三农”,广西农科院深入实施“联百企、进千村、扶万户”行动和“百名专家联系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企业”等系列活动,形成“百企对接”“千村示范”“万户帮扶”大格局,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2年2月,广西农科院实施“联百企、进千村、扶万户”行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时任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亲自到农科院为专家科技下乡送行。活动开展3年多来,广西农科院与中农发集团、华润五丰等央企和30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累计派出专家上万人次,深入1118个乡村服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55个,展示新品种(组合)480个,辐射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打造了政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兆和模式”,并在全国首创科技特派专员模式,畅通了成果转化通道,实现了科企双赢、多赢,不少合作企业迅速成长。
2014年11月10日,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南宁召开,拉开了新一轮市县农科院所改革的帷幕。广西农科院与自治区农业厅、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7个分院、35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形成了资源整合利用,区市县三级农科院所联动发展创新新格局。分院和特色作物试验站创新了科研组织形式,通过依托基层科研单位和企业建院、站,既解决农科院“有体无系”,在市县基层没有“腿”,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难以延伸到市、县基层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基层农科院所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试验站立足主产区,上接省院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重要支撑平台和创新中心,下连乡村推广部门和基地农户,构成强大创新链,吸引了全区、全国科研力量支持我区特色作物产业发展。
为支持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广西农科院以百项科技成果为支撑,组织百名专家进驻全区首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重点开展了“四送”(送技术、人才、信息、服务)“七帮”(帮助引才引智、搭建研发平台、技术创新、引进技术成果、打造品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人才)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热烈欢迎。
一系列科技助农惠农行动落到实处,盛开的科技之花在八桂大地上结出了累累的经济之果。在广大农村,广西农科院家喻户晓,通过科技致富盖起了大批甘蔗楼、香蕉楼、西瓜楼、葡萄楼。在城市,广西农科院成为商家招徕顾客的“金字招牌”。见微知著,广西农科院不但扎根于八桂广袤大地,还深深烙进了民众的心田,这是社会对广西农科院的最高褒奖,更是无言的丰碑!
4 开放办院 合作共赢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科院始终坚持产业导向,大力实施开放办院,积极推动科技大联合、大协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牵头组建了甘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协会等一批平台。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国热科院等一大批国家级院校,以及其他省市农科院广泛合作,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通过联强靠大,广西农科院项目、经费、成果得到了大促进、大提升。全院绝大多数国家、部委项目,超过六成以上科研经费都来自开放合作。
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广西农科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所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越南、布隆迪等30多个国家,开展多领域、多形式合作研究与交流,举办了多期国际技术培训班,在东盟国家实施“中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柬水稻合作项目”等上百项合作项目,加快了农业技术的输出与引进,成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5年6月2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东盟国家在农业技术和能源方面需求很大,广西在两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农业技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广西农科院走出去。”对广西农科院充分发挥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交流排头兵、桥头堡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5 继往开来 放飞梦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农科院院长白先进满怀信心地宣布:“广西农科院将全面实施‘两个十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朝着创建全国一流强院的目标迈进,以更强的支撑引领,更大的担当和作为,为科技富农、科技兴桂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科梦”“强农梦”“富农梦”,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在八桂这片热土上绽放。广西农业科学院,这个造就了光辉历史的地方,必将铸就新的更大辉煌!
链接地址: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5-11/02/content_1194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