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葡萄和夏葡萄错峰上市,改写种植历史
■本报记者 凌剑伊 通讯员 关妮纳
再过几天,夏天的葡萄就要批量上市了。这个季节的葡萄果肉肥厚,酸甜适度,口齿留香。可是你知道吗,冬天同样是吃葡萄的好时节,只是相较夏天的葡萄,其颜色更深一些,但甜度丝毫不逊于夏葡萄。冬葡萄和夏葡萄一年“两代同堂”错峰上市,这一科技成果,近日获得了2015年度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的荣誉,同时也改写了“广西南部不适合种葡萄”的论断。广西葡萄是如何演绎“双季神话”的?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广西农业科学院五十亩一年两收葡萄生产技术示范园一探究竟。
打破常规 错峰上市
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介绍,常规“一年一收”栽培广西葡萄鲜果上市期为6—9月,10月以后广西没有鲜果采收上市。“能不能在气候条件合适、良好土肥技术的基础上,再多收一次果,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为了打破这一常规种植模式,农科院的专家们开始考虑如何改变这一困局。
据介绍,葡萄原本耐旱怕雨,高温多雨和天气潮湿极易染病,盛产于北方。广西夏季高温多雨,葡萄病害难防,因此广西历来被视为“葡萄禁区”。白先进说,一年两收的技术就是在一造果采收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恢复期,将全部落叶修剪、催芽破眠之后,刺激其当年萌发,生产第二造果,由此开启另一个生长周期。
通过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可人为调节二造果鲜果采收上市期,从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将广西葡萄鲜果采收上市期延长了3个月,有效缓解鲜果集中上市的压力,提高了广西葡萄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农民收入。
据悉,目前广西在葡萄创新技术方面已领先全国,获9项发明专利授权,不仅实现了葡萄“一年两收”的奇迹,而且两收的葡萄价高品优,竞争力强。数据显示:2006年,广西葡萄产业产值仅为2.5亿元;2014年,广西葡萄产值将近20亿元,一跃成为广西第三大水果产业。
引入技术 改变格局
其实,大家目前在市场上常见的葡萄并非“本地种”,而是“外地郎”。如广西葡萄中最为知名的“巨峰葡萄”品种八十年前日本育成,六十年前引到台湾,四十年前引进大陆。
“每年七八月份,台湾的夏季葡萄赶在台风到来前采收。个别农户发现,台风过后随意剪枝、催芽,居然长出了颜色紫黑的葡萄,这种葡萄在冬季成熟,这就是冬葡萄。再后来,经过台湾葡萄专家的研究和推广,‘一年两收’葡萄很快风靡台湾。”白先进说,2003年,广西开始引进台湾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经过多方摸索,广西多品种、多模式的两收栽培技术,让南方葡萄花色、品种丰富了,供应期能延长7~8个月,促进了广西观光产业发展,农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继2003年引进台湾巨峰葡萄栽培的成功经验,专家们又探索出了分别适合桂南(两代不同堂模式)和桂北(两代同堂模式)的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配套技术,品种覆盖了除巨峰外的多个广西葡萄主栽品种。桂南两代不同堂模式栽培两茬果分别于6月和12月正常成熟。桂北两代同堂模式栽培两茬果分别于7~8月和10~11月正常成熟。
另外,广西葡萄“一年两收”的技术还极大地优化了广西葡萄产业的区域布局:一是由原来以桂北为主拓展到桂南、桂中北两大区域共同推进发展;二是由原来以稻田园种植为主,发展到全面推广利用丘陵坡地种植;三是新品种不断引进,丰富了广西鲜食葡萄品种,彻底改变了广西长期以来巨峰品种“一统天下”格局。
果农受益 “钱”景广阔
记者了解到,第一造夏葡萄在桂林是7月上旬成熟,而在南宁则是6月上旬成熟,比北方主产区提早1~2个月。第二造冬葡萄由于秋冬阳光好、雨水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培育优质酱果。岁寒时节有新鲜葡萄上市,全国少有。难能可贵的是,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改进和品种多样化,根据市场需求,做到任意调节葡萄的开花成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
广西葡萄一年两熟,而且夏果早,冬果晚,这一早一晚主攻市场“空挡”,农户受益最大。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4年全区累计推广一年两收葡萄栽培面积42.61万亩,累计新增产量30.57万吨、新增产值23.47亿元、新增利润19.63亿元;全区葡萄年产值从11亿元上升到21亿元。如今,成果技术已在福建、广东、云南等产区应用推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由于冬葡萄是全国最晚上市的,所以元旦过后,广西每天都有冬葡萄输往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各大超市,每公斤售价高达30元。不仅如此,冬葡萄打入东盟市场也是畅通无阻。”白先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