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让科技这条腿“跑起来”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实践
文/关妮纳
精准扶贫中,广西农业科学院发动贫困户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陆建勋/摄
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坚决打赢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被放在推动共享发展的首要位置。如何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科技必须扮演好重要角色。
自我区吹响精准扶贫集结号以来,广西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三百”行动(组织百名专家深入全区贫困市县,对接服务百家企业产业科技扶贫,推广百项适用技术成果),加快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推广,让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量身定做 精准发力
扶贫的关键在精准。在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短板”,创新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动能的情况下,农业科技就成为精准制导的最有效武器。
“扶贫工作要发挥农科院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加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引领贫困村脱贫致富。” 老扶贫工作队员在广西农科院召开的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动员座谈会上深情讲到。
在驻村第一书记入户走访和专家组多次实地考察后,根据各村交通、土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专家组精心编制了《兴业县一县六村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确定在6个对口帮扶村实施水稻、甘蔗、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同时还编印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精准扶贫特色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库》,重点筛选出100项产业扶贫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供全区贫困县市产业扶贫参考。
在示范项目的支撑下,广西农科院定点扶贫工作队依托农科院的优良科研品种、科研技术,在专家的指导和培训下发动贫困户参与示范种植,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发展,达到促农增收的效果。
目前,广西农科院已在6个对口帮扶村推广示范优质常规稻1070亩、百香果100亩、沃柑50亩、高产油料花生15亩、香芋10亩、冬种马铃薯20亩、灵芝盆景1200包,部分作物已进入收获期。
产业开发 助农增收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造血工厂”,产业扶贫接地气,老百姓才能接受,市场才会认可。
今年春节,兴业县卖酒镇周覃社区贫困户钟善健一家四口在新房子里度过了一个温暖而又踏实的新年。2016年,他家通过销售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百香果及分红所得1.5万元,这在以前钟善健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钟善健夫妇仅靠过年过节做些小生意和家里的半亩水稻维持开支,两个孩子的学费都难以支付。2015年年末,广西农科院的专家到周覃社区开展科技精准扶贫。驻周覃社区第一书记,广西农科院微生物所副书记苏启臣率领工作队员对全村贫困户劳动力、农业产业发展等进行走访调研后,决定引进农科院技术在周覃社区进行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百香果示范种植,并让钟善健和其他几户贫困户参与到种植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来。
一年来,参与示范种植的8户农民都掌握了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百香果及高产花生种植技术,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16年,卖酒镇忠良村村民梁承运种植的1.7亩冬瓜收获2万斤,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卖得1万元。
原来, 2016年广西农科院驻忠良村第一书记李代峰通过实地考察,将广西农科院优良黑皮冬瓜品种“桂蔬6号”在忠良村推广种植约7亩。在广西农科院专家的悉心指导下, 7户种植户基本掌握了黑皮冬瓜的种植技术,平均亩产达1.3万斤,每亩收入6000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广西农科院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形成了通过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以特色优良品种种植示范项目带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帮扶思路。
科技先行 引领示范
精准扶贫,不能缺了农业科技这条腿。
贫困地区最缺乏的生产要素之一就是技术,而农业科技正是广西农科院的优势。如何在原有科技下乡的基础上,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让群众依托科技脱贫致富?在精心抓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同时,广西农科院还面向全区实施产业科技扶贫行动,制定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精准扶贫“三百”行动方案》,加快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推广。
近两年来,广西农科院组织百名专家深入全区贫困市县,对接服务百家企业产业科技扶贫,推广百项适用技术成果。其中,重点开展“三送”( 送品种、送技术、送服务)和“四帮”(帮助制订产业脱贫规划、建立示范基地引进技术成果、选准优势脱贫产业、培训贫困农民)活动,实现在全区贫困市县建立一批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和成果转化基地,指导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广转化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解决一批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培训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种养能手的“五个一”目标。这样,推动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提供科技支撑,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系列措施让我区技术下乡成果显著。今年1月,我区第二批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举行授牌仪式,全区特色作物试验站达60个,打通了科技服务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在试验站建设中,专家组充分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示范种植、技术培训、种子赠送、人员聘用等方式,助力当地扶贫产业发展。同时,各个试验站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至2016年年末,共引进新品种426个,累计新品种推广面积31万亩,引进或研发新技术717项,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40万亩,为全区各地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
原文刊于《当代广西》2017年4月上/第7期(总第3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