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农业合作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升级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7-05-15 09:02:24
  • 浏览(5000)
  • 收藏
浏览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吴小康 刘书云 陈晨)陜西省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卫军,近期要赶赴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因为那里新一季的农作物就要播种。
        
        跟随崔卫军前往的还有农业专家和陜西当地的农民,他们将共同为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种植小麦、大豆、油菜提供指导。

 

       “哈萨克斯坦的资源禀赋优势显着,但农业研究、良种培育、田间管理相对落后,而这恰恰是我们的长处。”崔卫军说,2015年至今,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六大类24个品种的示范种植,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进步。
        
        两千多年前,古代丝绸之路开启了农业合作先河。如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贸易仍在延续,合作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

         去年3月,来自哈萨克斯坦的2000吨无污染、非转基因油脂,搭乘火车货运专列抵达西安市,这是哈萨克斯坦首次向中国内陆地区出口大宗商品。
        
       据进口商西安爱菊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政府联合打造的150万亩种植基地已开始播种,吸纳了当地5000至1万户农民参与生产。到今年秋季,预计将收获15万吨菜籽、10万吨小麦。

       农业禀赋既有差异又存相似性,这被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有利因素。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香蕉苗供应企业。公司负责人林贵美说,广西是中国主要香蕉产地,其气候特征、自然条件与东盟香蕉种植国家具有相似性,公司培育的香蕉苗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2007年公司与马来西亚有关方达成协定,对方计划采购110万株香蕉苗。同年9月,当首批30万株香蕉苗运抵马来西亚机场时,仅检测就花费了10天时间,这导致20%的苗木死亡。“如今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通关效率大大提高,这些问题已不复存在。”林贵美说。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已跨越直接贸易,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跨境投资、共建示范园区、人才培训等方面,呈现出交融化趋势。

        近年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陆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澳大利亚、美国、荷兰等国家建设了8个国际合作园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樊志民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同的纬度决定了四季分明的温度和湿度,也奠定了丝绸之路农业合作的基础。

       由于地缘相近、气候相似,东盟国家与中国广西的农业合作也在深化。目前“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项目已在老挝、越南、柬埔寨落地。

       据广西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试验站旨在为当地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目前已筛选水稻品种20多个,这些水稻品种比当地品种的产量平均高出20%以上。

       参与推动越南试验站项目建设的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在试验站成功示范的杂交水稻品种亩产均达到500公斤以上,部分品种已在越南推广,这从一定程度上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人才培养也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看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在该校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外国留学生已达230多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超过65%。

        “2005年至今,我们面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外培训已举办70期,学习内容包括生产环境调控、水土保持与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农业经济管理等。”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马静说,超过1500名各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在此接受培训,不少人表达出与中国深化农业合作的强烈意愿。(完) 

原文链接:http://zh.apdnews.com/XinHuaNews/64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