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中国-东盟特色作物种质创新与农业发展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广西举办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7-09-15 16:07:33
  • 浏览(5020)
  • 收藏
浏览字号:
发表时间:2017年09月11日 22:15来源:中新网广西新闻

摘要提示:9月11日,中国—东盟特色作物种质创新与农业发展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广西农科院举行。

 


 
图为论坛现场。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11日电(周坚 韦力)11日,中国—东盟特色作物种质创新与农业发展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广西农科院举行。

  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承办。

  来自印度、越南等东南亚资深专家以及中国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会并作专题报告;热带亚热带特色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华南、西南各省市博士后、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管理人员等参会并开展学术交流。

  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本届论坛以特色作物种质创新与农业发展为主题,依托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西农科院的科研成果,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共同探索中国—东盟农业高端人才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区域特色农业快速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是农业大省,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气候,经过种质研究和创新,具有不少优势的特色种质,比如香蕉、芒果、沙田柚、荔浦芋、马蹄、铁皮石斛、月柿、毛葡萄等。经过种质选育和产业化发展,广西的香蕉种植面积已成为全国最大片区,葡萄现在每年的产值有几十亿元。最近几年,广西农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很多新品种、新成果处于爆发期,2015年、2017年取得广西科技贡献奖,近两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20多项。

  作为西南片区第一个获得独立招收资格博士后工作站,广西农科院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在东盟和非洲国家实施了一大批国际合作项目,加快了技术输出与引进,成为国家引进外国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十二五”期间,组织了22次东盟国家科技人员和农民培训班,培训1500人次。

  据了解,1985年博士后制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重要制度开始在中国实施以来,全国博士后工作站从109家发展到今天6400余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近17万人。目前,广西博士后两站达64家,其中博士后流动站21家、博士后工作站43家。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广西博士后人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地市等各类科研项目约400项,获国家、自治区等各类奖项近百项,在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了广西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完)

【编辑:黄艳梅】

链接: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2017/0911/16246.html?qq-pf-to=pcqq.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