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到大礼村任‘第一书记’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干事的。”王典结,广西农科院的一名科员,憨厚老实的他,2016年被派驻到兴业县洛阳镇大礼村担任第一书记。
王典结进村后,一有时间就到各屯各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去看看,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种植情况;到村干部家里坐坐,问问村干部关于村里的情况和工作打算;到致富能手家里去聊聊,征求他们对村里的建设意见与发展思路;到贫困户家里去问问,了解他们贫困的原因和脱贫的想法……日积月累,深入调研,王典结一手抓政策一手抓村情民意,把好事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正如他常说的:“百姓事无小事,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一一解决好,让群众放心、舒心。”
- 王典结(右二)到沃柑种植基地指导种植。王典结(右)走访贫困户。
-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通成为了大礼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陶朱冲到村委的1.3公里道路涉及陶朱冲、铁史塘、竹山三个自然村屯,共有1020人,是3个自然村屯的群众到村委办事和小学生上学的主路,又是竹山屯进入农业耕作区的主道,但一直没有硬化。
王典结到来后便决心要解决这个压在百姓心头上的“出行难”问题。为此,他与镇政府分管领导一起跑扶贫办、移民局、交通局等单位,申请道路硬化建设项目。据悉,该项目投资48.5万元,并计划今年10月完成建设任务。
修路问题解决了,“落实住房”又成了困扰王典结的一个难题。“在宣传危房改造政策过程中,群众对拆房子、占用田地、建房补贴以及搬迁有很多顾虑。”王典结说,为了让贫困户住上稳固安全的住房,他与村干部在一户户危改户中奔走,一遍遍为群众解读政策,让贫困户相信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意进行危房改造。
梁世文是大礼村的一名贫困户,住的是泥房,前两年房子坍塌了,王典结到他家了解情况后,通过“危房改造”政策为他争取了2.6万元的建房补贴,2016年7月开建房子,当年年底就入住了。
“我们没有什么收入可以用来建房子,多亏王书记惦记,我们才住上了新房子。” 梁世文对此是万分感激。
此外,王典结还积极申请玉林市“双百”工程项目村。2016年5月,投资29.3万元的“双百”工程攻坚村项目落户大礼村,村委于当年年底搬进了新建的公共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同时,他利用第一书记的优势,争取后盾单位与帮扶单位资金5万元购置办公用品,改善村委办公条件。村委的办公条件变好了,村干部的工作动力更足了。
走村入户,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
修路建房是硬工程,而要修好“心路”,就要与百姓心贴心,多为百姓办实事。
赵大同是该村一名患有疾病的贫困户,家里以养蜂为业。“蜂蜜经常卖不出去,剩好多。”不懂如何推销,赵大同忧心忡忡地说。王典结闻讯之后,经常在朋友圈上帮他做宣传、打广告,几个月下来,赵大同的蜂蜜售卖了200多公斤。不仅如此,王典结还自掏腰包,帮助赵大同对蜂蜜进行包装。在王典结的帮助下,赵大同去年的蜂蜜收入增加了1万多元。
“要不是王书记帮忙,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村民梁鸿生激动地说。去年,他养了80多头猪,却因天灾暴雨导致山体滑坡,猪场被埋,直接损失了十几万元。王典结得知情况后,帮他筹集了5000元现金周转。由于担心再次遭受大损失,梁鸿生把养猪换成了养鸡。今年6月底,梁鸿生买了5000只鸡崽,经过三个月的喂养,9月已经开始售卖第一批成鸡。
一年多来,在“六一”“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王典结都积极组织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多方筹款,为贫困户送上了价值9.92万元的物资。同时,他本人及后盾单位广西农科院还资助两名初中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科技支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了解到大礼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且农户分散经营的村情后,王典结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提出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工作思路。他发动农户在旱地和坡耕地种植沃柑、百香果、砂糖橘等特色水果,在山腰生态养殖鸡、猪等。
在大礼村集体坡地上,他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10多亩的土地,用于成立村民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按照标准化建设1栋猪舍,占地800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预计每年出栏肉猪1000头;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管理,收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按协定分红的方式进行分配。据悉,该项目覆盖全村的75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可获得合作社总收益的70%。
王典结依托后盾单位广西农科院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给予大礼村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输血”的同时,还努力提升其“造血”功能。目前,王典结从广西农科院争取项目资金30多万元,因地制宜,多次强化技术指导,引导群众科学种植百香果80多亩、沃柑30多亩、优质水稻300多亩,确保大礼村特色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
如今,大礼村旧貌换新颜。道路畅通了,房子稳固了,产业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村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