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倾真情筑巢引凤 抢人才一马当先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8-05-21 17:15:20
  • 浏览(5302)
  • 收藏
浏览字号:
倾真情筑巢引凤 抢人才一马当先

 

  ——广西农科院吹响“人才集结号”

广西日报   2018-05-21           ■ 本报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关妮纳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全国各地密集出台人才吸引政策,打响新一轮“人才争夺战”。

       广西农业大而不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而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产业强区实质上是人才强区。打造“人才计划”升级版,大力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成为农业强区的必然选择。

       百万年薪引人才,给房、给科研经费、给职位、给施展才华平台……广西农科院吹响“人才集结号”,启动建院以来最大规模、最高层次、最优待遇的人才引进计划。

       1 “优势资源”揽人才

        “农科院正处在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长期比较优势,擦亮招牌才能揽到人才。”广西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对此思路清晰。

       农科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哪里?广西是农业大省,全国最大的糖料蔗产地、最大的木薯产地、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最大的热带水果产地、最大的茉莉花产地……广西众多特色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农科院是八桂农业科研的最高殿堂,拥有130个科研团队、12个地市分院、60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拥有一流的科研实验条件、一流的种质资源库。同时又是广西农业科研成果的富集地,全区每年超过一半以上的获奖农业科研成果皆出自该院。尤其在粮、糖、果、菜、油、麻、食用菌、花卉等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这对任何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个理想平台。

       如何打好“优势资源牌”吸引更多顶尖专业人才来逐梦、圆梦?近年来农科院推出了人才引进“组合拳”,并把2018年定为“人才建设年”,一方面用好、用活本地人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选拔百名青年拔尖人才加以培养。同时,把找准、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给高薪、给房子、给位子、给平台、给团队,特殊人才一事一议……”农科院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研究所所长、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的公告里体现出的是诚意和爱才的胸怀。这次招聘刷新了该院引才的几项纪录:首次向海外招聘,招聘人数最多;选拔关键岗位要求更精准——具有国际化学术视野、较高的学术造诣和领导才能,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的高精尖人才;待遇不设上限,“一人一议”。

       与公开招聘高端人才相辅相成的是该院的柔性引才措施。每年聘请院士、知名专家等作为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发挥高端领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重点解决产业发展难题,这些“新鲜血液”提升了该院团队的科研水平。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卢江博士是柔性引才的好例子。2013年,卢江由农科院推荐并当选自治区“八桂学者”,同时被任命为农科院院长助理兼重点实验室主任。在他的带领下,重点实验室完善了葡萄分子育种、甘蔗基因工程研究、木薯生物技术育种等5个科研团队,破译了葡萄霜霉菌的遗传密码,部分明确了葡萄霜霉菌的致病机理,形成了一支科研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

       “我们用最大的诚意,倾尽全力为人才引进发展提供好平台和好环境,希望能引进一批产业科研急需的高精尖人才,将先进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等带进农科院,全方位提升科研能力,加快成果产出,助力广西乡村振兴。”该院人事处长陆宇明信心满满。

       2 “量体裁衣”用人才

       “10年时间,我从零起步发展到如今成为几十名科研骨干的团队负责人,这是农科院政策强力支持的结果。”谈及成才经历,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孙健感触颇深。

       2008年,孙健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没多久,便被任命为副所长,负责筹建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当时,国内的农产品加工业刚刚起步,专业人才少,院领导看中他的专业知识背景,希望他能担起广西农产品加工学科带头人的重任。

       “我当时心里很忐忑,挑这么重的担子得需要多大的支持力度啊。”孙健没想到,从新所选址建设、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到科研项目构建等,都得到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经费给经费,要政策给政策,要项目领导带着他一起跑。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全区农产品加工科研主力。他也成长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重视人才,如何用好人才是关键。量体裁衣,使“英雄有用武之地”,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为此,农科院从打造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队伍着手,制定多项人才政策。建立院领导联系高端人才制度,一对一联系青年科技人员,帮助解决科研、生活各方面实际困难,想方设法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优化学科团队建设。

       “我们确保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环境优先改善、人才队伍优先建设,让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让每一个农科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邓国富心中的“人才经”。

       3  内配外派育人才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人才并非与生俱来,为促进人才成长,还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育力度。”基于这一认识,农科院奏响了现有人才培育的强音。如今,大批“80后”“90后”青年拔尖人才在磨砺中茁壮成长。

       “在农科院,我挖到了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的‘第一桶金’。”该院首批青年拔尖人才、80后的李其利博士如是说。短短6年时间,李其利成长为团队的骨干力量。他对中国7省芒果病害的病原进行系统鉴定,首次发现36个芒果病原的中国新记录种,完成了44个芒果炭疽菌的全基因组测序,为芒果抗炭疽病育种、新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院里配套的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就是他开展科研工作的“原始积累”。

       农业科技要科研工作者们在广袤大地上“耕耘”,如何让他们既能“面朝黄土”,又能“够得着天”?为了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接触到更高端的前沿科技,该院每周邀请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讲座;通过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工作站、青年学术论坛、出国深造等方式,不断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方式。

       同时,把科研项目作为人才成长的“营养液”,激励不同层次的人才,担负不同的科研项目。专门设立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技发展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加大对人才团队成长的持续支持;对学科学术带队人和青年拔尖人才及其团队给予倾斜支持。

       “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该院实施人才战略“五个一”行动,计划用5至8年时间,力争培养出1名院士、1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名杰出学术带头人、100名青年拔尖人才,建设100个优秀研究团队,形成一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科技前沿、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且富有创新活力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努力把农科院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农业特色人才小高地,成为一个有较大规模、较高层次、较优环境的人才集聚特区。

原文链接:http://gxrb.gxrb.com.cn/html/2018-05/21/content_1498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