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拖拉机耕作难以实现深耕深松、可利用土层浅薄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广西农科院韦本辉团队经多年攻关,研发了全新的耕作技术——粉垄,和相应的耕作机械——粉垄机。粉垄机用螺旋形钻头取代犁头,耕作时钻头垂直入土、高速旋磨、均匀碎土,耕作深度可达50厘米,比拖拉机耕作增加一倍以上,真正实现了深耕深松。粉垄得到袁隆平、山仑等多位院士的一致认可,2009年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区试验示范,试种作物包括甘蔗、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中药材等36个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人工成本和水、肥、农药的情况下,采用粉垄耕作的作物产量均有大幅提升。
“粉垄技术确实是改良重度盐碱地的好法子!”棉花种植大户李强对此深有体会。多年前,他承包了库尔勒尉犁县兴平乡的一片盐碱地种植棉花。让他失望的是,由于盐分太重,年年投入、年年亏本。2015年11月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强引进了粉垄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粉垄第一年,耕作层的含盐量便下降40%以上,棉花亩产380.3公斤,增产率达48.80%。此后,连年增产。
李强介绍说,此次现场测产前,他根据棉花长势、棉铃个数等指标判断,粉垄第4年的棉花产量还会再创新高。
专家们的测产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9月10日上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卢昌艾研究员为组长,中国科学院赵振勇研究员、石河子大学刘洪光教授为副组长的专家组,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他们选取代表性地块,按照农业农村部现场测定方法要求,在粉垄第4年区和对照区分别选取3个样点,分别进行现场收获、称重。
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棉花现场测产结果让专家和李强大喜过望:粉垄第4年区棉花收获株数10000株、亩铃数91650个、铃重4.5克/个,亩产籽棉412.43公斤;对照区棉花收获株数10000株、亩铃数43650个、铃重5.2克/个,亩产籽棉226.98公斤。两相对比,粉垄区增产籽棉185.45公斤/亩,增产率高达81.70%。
“实践证明,粉垄技术可以有效改良重度盐碱地。”卢昌艾研究员表示,粉垄耕作不仅加深耕作层,而且粉垄后的土壤疏松,再结合洗盐,有效稀释了上层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并使上层盐分随灌溉水及降雨迁移到下层土壤。
同李强一样,粉垄技术让尉犁县喀尔曲尕乡棉花种植大户朱万里从年年投入、年年亏本到现在每亩净赚几百元。“粉垄耕作让土壤变得特别细碎,不仅使犁地特别舒服,还使土壤变得透气了,出苗率非常高。”朱万里说,2016年4月粉垄耕作重度盐碱地570亩,当年因盐碱浓度较高,棉花亩产380公斤;2017年亩产棉花达到500公斤;2018年因大风受灾,棉花亩产370公斤。他预计,今年棉花亩产仍可达到500公斤。
专家们指出,粉垄改良重度盐碱地持续、稳定增产增效,实现了重度盐碱地低成本改良,在科学与生产上均意义重大,为全国的重度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