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中大地广袤的田野上,一簇簇金黄饱满的稻穗“铺”满稻田,层层稻浪在微风下欢快起舞,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选种育种、技术攻关、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科学助力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牢牢端稳“饭碗”。
强化选种育种 培育农业“芯片”
积极开展水稻新品种杂交筛选试验,完成常规稻和杂交稻等20多个育种材料的保种、选育以及种植材料的采收工作;
启动水稻育种试验,完成水稻8个组合(F1)和20多个育种材料种植;
建立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引进65个品种在兴宾区蒙村镇歌朗村播种,并建立新品种展示基地面积5亩;
建立“来宾市水稻新品种繁育基地”,结合现代水稻栽培技术,联合开展水稻产业技术,不断促进水稻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直以来,来宾市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来宾分院)高度重视种子选育工作,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行动为契机,坚持稳面积和增单产两手发力,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水稻选种育种工作,为提升水稻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粮食产量达34.22万吨,同比增长0.8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聚焦技术攻关 提升粮食产量
在兴宾区蒙村镇碑头村的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920亩晚稻喜迎丰收。
10月15日,农技专家现场随机抽取三块稻田,通过收割、称重、测量谷粒含水量等流程,测算出晚稻品种“华盛优京贵占”平均亩产湿稻谷1232斤。
据介绍,该示范片主要采用增密增穗技术,将亩种植密度从原来的0.9万蔸提高到1.3万蔸,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
“要是没有农技专家手把手教我那些种植的门道,还真种不出这么高产量的水稻。”种植大户张务新高兴地说。
来宾市农业科学院结合实施《旱改水水稻品种筛选及关键种植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水稻精量机直播畦作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等科技示范项目,持续开展适时种植、培育壮秧、增密增穗、绿色防控、一喷多促、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应用机械直播、无人机飞播、机械插秧等多项创新性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1345亩、增粮13万斤、节本增效35.6万元。
同时,规范建立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7个、新品种展示基地1个、增密增穗技术密度试验基地1个和双季稻田冬种示范基地1个,示范面积共1595亩,预计提高产量12万斤、直接增收18万元,基地辐射全市5万多亩,预计增收325万元。
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水稻团队作用,注重良种良技管理措施,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指导活动,指导帮扶农户、企业、新型经营主体278家。今年累计举办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1207人次、入村入户指导群众1500多人次。
推进机械种植 用好科技“助手”
在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轰鸣前行,村民在田边有序忙碌,装袋、捆绑、搬运,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以前都是人工收割,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20~30亩,1亩地10多分钟就能完成了,机械化收割省事又省力。”村民黄敏文感慨道。
机械是农民种粮的好帮手。2023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28.4万千瓦,拥有各类农机具37.9万台套,为提升全市全面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正值晚稻秋收繁忙期,我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大力宣传农机购置及应用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为农民办理补贴,帮助农民购买水稻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投入水稻机械收割作业,为秋收冬种保驾护航。截至10月21日,全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为农民办理农机购置及应用补贴资金2929.71万元,农民购买各类农机具1906台套。
记者从来宾市农机中心了解到,目前,农业机械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主力军。2023年,全市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54%,预计2024年将达到72.97%。其中,水稻机耕、机收和甘蔗机耕等主要环节达99%以上,这些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插秧、植保、烘干等关键环节也逐渐采用机械作业。
此外,全市建成投产6个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涵盖了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和合山市等水稻重点种植区,这些区域的水稻耕、种、管、收、烘干、加工均实现全面全程机械化。
原文链接:http://epaper.lbnews.com.cn/pc/content/202410/22/content_16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