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 见习记者 刘静雯 责任编辑 李运海
10月13日,在兰考县堌阳镇范寨村的一块田里,村民范彦堂正忙着为接下来的麦播做准备。
“今年雨水充足,土壤墒情有利于玉米生长,一亩地1400斤打不住。”在这片典型的轻度盐碱地上,对于刚刚收获的玉米的产量,范彦堂很是满意。
“其中,有80亩玉米的收成更好,每亩还能多打200斤。”范彦堂说,这块与众不同的田地,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产量,得益于2016年从广西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粉垄耕作技术。
什么是粉垄耕作技术?“用螺旋式钻头替代传统犁头,进行垂直深旋耕,土壤被横切粉碎、不乱土层,通过活化土壤,使普通农田变成‘海绵农田’。”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韦本辉介绍。
今年是粉垄耕作技术在范寨村应用的第七年,当年在前茬深翻耕作基础上进行粉垄耕作,如今,地力还保持着增产状态。
“这个技术很神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范彦堂时不时就会到田间看看,他发现,经过粉垄耕作技术改造的土地,长出来的玉米植株更加健壮,后期不易枯黄早衰,但对照地的玉米植株则相对矮小,后期容易发黄。而且粉垄耕作技术耕作过的农田玉米棒子也更大、不秃顶、籽粒更多更结实。
“运用粉垄耕作技术,旱耕地松土深度为35至40厘米,盐碱地为45至50厘米,比传统技术加深了一倍,而且土壤长时间保持细疏松软状态。”韦本辉解释说,实践证明,粉垄技术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氧气、阳光、微生物等自然资源,作物根系发达、株壮叶茂,在不增加水肥、农药的情况下增产10%以上。
前不久,省农科院、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专家还专门在这块“海绵农田”里进行了一次测产。经专家测定,粉垄耕作技术耕作层仍达到30厘米,比对照田耕作层足足厚了11厘米;玉米比对照田亩增产228斤,增幅17.1%。
不仅如此,经过连续7年的实地测产、日常观察,粉垄耕作技术一次处理之后,与对照田相比,这80亩“海绵农田”的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1%至18%。
“这表明通过粉垄耕作技术进行物理性、低成本改造盐碱地是科学的、可行的。在当前耕地有限的情况下,粉垄耕作技术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提供了更多选择。”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伟说。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13917137789220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