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三届全国野生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大会的专家学者到我院考察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2-09-14 17:47:10
  • 浏览(5096)
  • 收藏
浏览字号:
       329日下午,来南宁参加第三届全国野生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大会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对广西农科院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和种质库进行了参观考察。广西农科院邓国富副院长,水稻所领导及有关技术人员一起陪同。
          
      专家团一行首先来到广西农科院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陈成斌研究员向前来考察的专家们介绍说,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现保存有世界公认的稻属21个野生稻种,3个异名种,种质资源5680份,以及新收集1.2万多份,保存于广西农科院中期冷库的野生稻种质资源有5006份。专家团一行还就野生稻的保持及繁育以及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邓国富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广西对野生稻的保护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目前的形势还非常严峻。首先,人们对于野生稻的认识还不够,许多人把野生稻当杂草一样对待,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第二,要继续加强对野生稻科研的支持力度。第三,要加大对野生稻优异基因的定位克隆,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第四,鼓励更多的年轻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野生稻科研保护工作中去。
        
    据悉,广西野生稻资源曾为水稻研究育种做出很大的贡献,当前水稻育种以及生产应用最为广泛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就来自广西普通野生稻,同样来自广西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利用广西野生稻育成了华南稻区著名的恢复系桂99,用其配组并推广的杂交水稻组合达20多个,累计应用面积近2亿亩,为农户、种子经营部门和社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该项成果因此获得了2005年度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实习生 廖国梁稿/陆建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