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特色辣椒品种选育 助推广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 发布单位:蔬菜研究所
  • 2023-06-14 09:48:13
  • 浏览(4590)
  • 收藏
浏览字号:

聚焦一流  创新引领│202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励获奖项目系列报道之六

特色辣椒品种选育 助推广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记202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辣椒抗病种质创新与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辣椒(Capsicum spp.)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消费量最大、加工方式最多的蔬菜,年播种面积3000多万亩,在保障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丰富“菜篮子”和出口创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南菜北运基地,地处“一带一路”中国与东南亚陆上联系的关键地理位置,辣椒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较大的一种蔬菜。广西辣椒年播种面积110多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辣椒产业已成为地方政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广西辣椒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一是病害日益严重,特别是病毒病,造成辣椒减产30%∽50%,甚至绝收;二是遗传背景狭窄、缺乏有效创新手段,资源匮乏;三是缺乏特色优质品种及产品。

针对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我院蔬菜所辣椒科研团队围绕广西特色辣椒,做足“特”的文章,开展特色辣椒品种选育,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由其牵头完成的“辣椒抗病种质创新与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入生产一线 找准产业关键问题

五彩椒(Capsicum baccatum L.)属于下垂辣椒,是一种特色辣椒。原产于玻利维亚和秘鲁,果实单生朝天,有乳白、黄、紫、橙、红5种颜色,适合鲜食、泡制加工和观赏。广西人喜食酸辣椒,泡制后的五彩椒酸辣开胃、香脆爽口,是理想的加工原料。辣椒科研团队找准产业需求,于是从2012年就开始了五彩椒育种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五彩椒选育种工作的科研团队。团队负责人王日升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成员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加工企业、收购点和种植户开展广泛调研,精准找出了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常年种植五彩椒地方品种,品种退化严重,抗病新品种短缺;(2)地方品种血缘基础狭窄,抗性提高难度大。

励志创新 攻克育种关键技术难题

针对广西五彩椒产业存在遗传背景狭窄和育种技术落后的主要问题,辣椒科研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专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系统开展了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等研究,推动了五彩椒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特色明显、基础好、产业链健全的比较优势,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首次明确了广西辣椒病毒病优势毒原和侵染形式。

广西辣椒主产区病毒病优势毒原不明,抗病育种方向不清楚是首要问题。

团队普查了广西9个地级市辣椒主产区75份辣椒病毒病样本,共检出10种病毒毒原,首次鉴定出广西辣椒病毒病4种优势毒原,分别为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甜椒叶脉斑驳病毒(PVMV)、黄瓜花叶病毒(CMV)、小米椒内源 RNA病毒1(CFEV 1),检出率分别为 66.67%、62.67%、41.33%和32.0%,为抗病育种指明了方向。其中小米椒内源RNA病毒1(CFEV1)在国内首次报道。发现94.66%病样是复合侵染,3种和4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优势病毒种类在各主产区不尽相同。

二是建立了全基因组背景和主要病害的前景SNP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大规模收集、鉴定、创制抗病种质。

(1)创建了基于全基因组的SNP背景选择技术体系。

创建了辣(甜)椒抗黄瓜花叶病毒(QTL(2)基因)、抗烟草花叶病毒(L3、L4基因)、抗番茄斑萎病毒(Tsw基因)、抗马铃薯Y病毒(Pvr4基因)、抗炭疽病(P5.1位点)等11个抗病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并应用。单一分子标记用于辅助育种准确率达90%以上,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聚合效率。

upfile

全基因组Kasp背景选择技术

(2)鉴定了国内外586份特色辣椒病毒病抗性,检测了1904份辣椒资源,解决了抗病种质少的问题。

收集广西13个地级市辣椒地方品种144份,引进79份五彩椒类种质,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法鉴定出45份病毒病抗性强的五彩椒类种质。对国家种质库1904份辣椒资源进行测序,选择363份来源于我国31个省市的辣椒地方品种进行人工接种CMV抗性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2份和中抗材料124份。

(3)创制骨干五彩椒育种材料7 份,丰富了五彩椒亲本材料。

    根据五彩椒抗病育种目标兼顾品质皮薄肉厚、香辣味浓的要求,利用“分子标记+人工接种”育种技术,创制了7份五彩椒抗病种质。

三是育成抗病毒病五彩椒品种3个,开启并一直引领我国五彩椒育种和产业发展方向,并成为西南和华南等地不同时期的五彩椒主栽品种。

项目组育成果实近樱桃形为典型特征的五彩椒品种“柳江五彩椒”,开启了广西五彩泡椒产业;育成以果实橄榄形为典型特征的高抗CMV、中抗炭疽病新品种“桂椒11号”,引领我国五彩椒育种方向;育成果实近圆形为典型特征的抗CMV、抗炭疽病新品种“桂椒12号”,商品性更好,推动五彩椒品种更新换代。

2.jpg

柳江五彩椒、桂椒11号和桂椒12号果实典型特征

四是针对品种特性,研发出品种配套的种子种苗质量控制、轻简化栽培技术、货架期延长等产业化技术,促进了广西五彩泡椒产业链升级。

(1)针对五彩椒种子芽率低的问题,研发了五彩椒种子和种苗质量控制技术,将种子芽率提高到80%以上,芽率还可保持2~3年。针对五彩椒芽势弱和育苗期比一年生辣椒长的特性,育苗期间如遇长时间低温弱光照天气,极易出现出苗不整齐和幼苗徒长的问题,研发了辣椒齐苗壮苗专利技术,壮苗率指数从0.42提高到0.64,节省人工65%以上,实现了五彩椒规模化育苗。

3.jpg

种子芽率和育苗质量对比

(2)研发山区旱坡地高产轻简栽培技术,方便闲散劳动力灵活就业。

研发以基肥亩施高氮控释肥和高钾控释肥各40公斤为核心的化肥减施增效专利技术,化肥用量减少10%∽20%,增产3%∽5%,创造性地在不适宜种蔬菜的山区旱坡地实现五彩椒规模化生产,技术效果在广西卫视报道。

(3)针对土法泡制五彩椒产品货架期短的产后问题,研制出泡菜罐、压紧装置,促进五彩椒加工产业化提档升级。

针对土法泡制五彩椒产品容易出现霉变、霉斑白膜、口感不稳定等货架期短的问题,研发《果蔬腌制用的压紧装置》《一种五彩椒腌菜罐》等专利技术,产品货架期比土法泡制提高6个月以上,注册《晶脆玉珠》等3个商标,效果在广西卫视报道。

本项目育成五彩椒品种3个;授权专利10件(发明专利7件);制定标准6项;发表论文19篇(4篇SCI);授权软件著作权10项;授权商标3个。成果在西南和华南等地区累计推广191.46万亩,新增总产值195.32亿元,新增利润36.35亿元,培训种植人员4.45万人次,在保护生态、降低劳动强度和保障健康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团队简介:

辣椒科研团队,主要开展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加工型、鲜食型、干鲜两用型、观赏型辣椒等系列品种选育及三系配套等育种技术研究;辣椒重要抗病、抗逆、品质性状形成机理与基因挖掘;轻简化栽培技术;辣椒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研究。自2012年以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20余项;主持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自主选育“桂椒”系列辣椒新品种11个,获品种登记/审定7个;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发表论文40余篇;编制并获颁布广西地方标准5项;参编专著1部。

蔬菜所  王日升供稿/供图

一审一校:蒋慧萍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杨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