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3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冰雹,给南宁的葡萄种植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此时,正是葡萄的新梢生长期,广西农科院葡萄研究所400亩葡萄园里,枝头上本已长出绿油油的一片片芽叶,全部被打回了原形,放眼看去,园中只剩下一片棕褐色的藤蔓。而在天等县上映乡,这个近年来新崛起的葡萄乡镇,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农民们眼看着被打掉的新芽束手无策,心里认定今年的葡萄只能有一季的收成。
两收栽培新技术让科研人员收获的惊喜也不比农民少。6月15日,在吴圩镇的广西农科院双季葡萄示范园里,副所长文仁德告诉记者,这场冰雹灾害是50年一遇,如此严重的灾害发生后,葡萄二次芽的带花率会很低甚至没有,对葡萄产量影响非常大。但是科研人员采取了先在“伤口”喷上杀菌剂,防止感染。然后在芽眼上涂抹催芽剂等措施,10多天后,葡萄就长出新芽来。同时,采用“两代同堂”技术使葡萄结出二次果,弥补损失。该院还派出科研人员到上映乡指导农民用同样的技术对受灾葡萄进行补救。如今,通过技术修补后的葡萄,呈现出“两代同堂”的景象:即少数一次芽结出的果实已经渐入成熟化糖期,果实呈紫红色,很快可采摘;二次芽结出的果实还在露青中,绿莹莹像碧玉一样,预计晚20多天方能成熟。文仁德说,按照这个长势,该园的葡萄产量基本上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我们正在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把两收栽培抗灾技术传送给果农。
院长白先进告诉记者,广西农科院2003年从台湾引进葡萄种植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后,经过多年探索,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实现了多个品种的两收栽培,充分发挥了广西温光资源优势,既增加了一造产量又调节了葡萄产期,增加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又稳定了农民收入。广西的葡萄不仅因此在全国率先实现一年两熟,葡萄产业也迅速发展,年产值从2003年的3亿元发展到如今的14亿元,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在广西从南到北推广使用,这让广西的葡萄实现了在全国市场上错峰上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路。
(摘自《广西日报》20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