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2013-03-28■记者/陈江通讯员/陆建勋
本报南宁讯(记者/陈江通讯员/陆建勋)“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荔枝的美味人人皆知,但荔枝在贮运过程中的保鲜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荔枝产地的广西,这一难题更是多年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3月27日,记者从广西农科院了解到,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这一难题如今取得了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通过项目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可让荔枝在3-5℃冷藏条件下,贮存15天以上,而其色泽口感还能较好保存。
荔枝保鲜难,除了口感的流失,色泽的褐变让卖相降低也是难点。由广西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广西平南县三桂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荔枝保鲜加工处理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在负责人孙健博士带领下,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对荔枝褐变进行了基础性研究。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荔枝果实采后衰老褐变机理,为科学地建立采后荔枝贮运保鲜技术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发出无毒、无污染的生物保鲜药剂并探讨其效果,结合优化的采后冷链流通体系,提出采后保鲜荔枝的安全技术;通过采后分选、分级、贮藏、包装、运输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创建,为生产企业提高采后荔枝商品价值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科研人员开发的荔枝生物保鲜剂是“成膜剂+复配抑菌剂+抗氧化剂”为主成分的生物保鲜剂,其中的成膜剂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而抗氧化剂中的茶多酚、抗坏血酸都是对人体有益成分,消费者完全可以打消食品安全方面的顾虑。
同时,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编制了地方标准《广西荔枝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结束了广西作为荔枝生产大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无章可循的历史。该规程对荔枝采后分选、分级、贮藏、包装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定,并对荔枝按照等级定价,让消费者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专家评审,顺利完成验收与成果鉴定。
链接地址:http://www.gxrb.com.cn/html/2013-03/28/content_802931.htm
相关转载:广西新闻网: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30328/newgx515375ad-72491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