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可天 通讯员邓立国) 改一改种植模式,苦瓜种植效益就能提升67%?近日,记者在广西农科院武鸣里建科研示范基地见识了一种苦瓜早熟高密度栽培新模式,可使苦瓜实现抢时间规模上市,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在里建科研基地,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黄如葵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翠绿饱满的苦瓜,这是采用最新的高密度栽培模式种植出的大棚苦瓜。“采用这套技术苦瓜产量提高不多,按采收45天计每亩仅增产200公斤,但亩纯利却能增加3000元以上,效益提升67%。”黄如葵说。
苦瓜是一种连续结果的作物,采收期最长达半年。近年来,广西苦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已成为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新鲜苦瓜的市场价格一直较高且相对稳定,在瓜类蔬菜中经济效益比较好,是广西的特色产业。
“在南宁地区,春种苦瓜4月开始上市,上市初期的苦瓜价格最高。”黄如葵介绍说,第一批上市的苦瓜得价,但产量少;而后期采收的瓜集中上市,却不得价。在本地苦瓜产区,农户一般都是采取常规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栽种苦瓜250~300株。常规的种植模式要保证产量,往往要多保留侧枝,这样植株营养输送分散,常常导致苦瓜前期结果少,在最得价的时候却没有规模产量,效益跟不上。此外,部分种植区由于多年连作,极易引起枯萎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导致苦瓜采收期短,产量低,收益不稳定。
为此,科研人员选育出“桂农科”早熟系列苦瓜品种,同时根据新品种特性“量身定制”,研发出一套早熟高密植栽培模式,主要技术包括“密植强整枝”和“土壤熏蒸消毒+滴灌覆膜”。这套早熟高密植栽培模式,一是采用抗病性强的早熟新品种,提高抗病性,提早成熟;二是加大种植密度,密度高达每亩1800~2000株;三是配以“密植强整枝”新技术,摘除1.8米以下侧枝,留主蔓结瓜,保证营养集中输送,通过高密度增加前期有效结瓜数量,实现大幅度提高效益的目的;四是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土壤熏蒸消毒+滴灌覆膜”措施,对田地进行熏蒸消毒,灭杀土壤害虫及病菌,并通过覆膜节水灌溉,降低了田间湿度,有效控制苦瓜病害发生,使苦瓜种植更为节本高效。
黄如葵说,常规的栽培模式下,苦瓜的前期亩产出量约为900公斤,以市价5元计,产值4500元,全期总产值10800元;而采用早熟高密植栽培模式,苦瓜的前期亩产出量可提高到1900公斤,以市价5元计,产值达9500元,全期总产值达13400元。就这样,一套看似总产量增加不多的栽培模式的创新,创出了效益提升67%的“奇迹”。
采访后记:良种配良法,丰收有办法。什么才是良法?常说的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无疑都是良法新法。而苦瓜早熟高密度栽培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良法,它虽没大幅提高产量,却大幅提升产值,这样的创新无疑是很“另类”的。表面上看它只是“投机取巧”,却反映出在新品种、新方法层出不穷,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农业科研的着眼点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愿,今后像这样瞄准市场走向,以实实在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创新会越来越多。如此,农民幸甚,农业幸甚,国家幸甚。
刊登于《南方科技报》2012-7-11 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