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植物医生”刘志明
  • 发布单位:null
  • 2012-11-07 15:21:50
  • 浏览(16152)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日报2011-03-30本报记者刘琴本报通讯员邓立国

  植物根结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松材线虫……这些专业术语,也许您知之甚少,但它们的危害却不可等闲视之。

  植物根结线虫能危害2000多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药用植物、林木和草坪等,引起植物根部“肿瘤”和烂根,严重的造成产量损失60%甚至绝产。香蕉穿孔线虫,又名烂根病和倒伏病,是香蕉、花卉种植业以及很多经济作物的危险性病害,我国已将该线虫列为禁止入境的一类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线虫“无孔不入”,危害严重且防治难度大。在广西,有一名女科研人员,多年致力于植物线虫病的研究和防治,她就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志明。

  广西植物线虫学科带头人

  起步晚,人才少,这是广西植物线虫学研究的现状。为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1991年,刘志明考上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开始从事植物线虫学的研究。

  她先后开展了广西果树、蔬菜、烟草、甘蔗等作物主要寄生线虫种类调查与鉴定,开展重要线虫病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研究。带领团队在国内开展香蕉种质资源抗根结线虫病抗性机理和蔬菜线虫病预警技术等创新性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科技攻关资助。这些研究对减少农药使用,促进香蕉、蔬菜无公害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广西植物线虫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刘志明一直从事植物线虫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壮大学科队伍,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建立了目前广西惟一通过国家认证的植物线虫实验室。从1998年起,刘志明一直受聘为广西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率先在广西培养植物线虫研究生,开设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植物线虫学》,使广西植物线虫学科从无到有并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刘志明已培养了7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在区内外的科研、教学、检疫、科技等部门等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女科技人员,勇于创新,不畏困难与艰苦,担起一份重任,在淡定与从容间,刘志明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学术之路。

  农民需要我们

  立足科研,服务三农,是刘志明对自己的定位。

  她经常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带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她开展田间咨询和线虫病防治试验示范,指导农民如何识别线虫病,如何选择高效低毒药剂,采用科学实用的方法进行有效防治。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她传授技术的课堂。她还多次应邀在全国、全区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上授课,在广西电视台“植保进农家”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金土地”节目进行专家咨询。她深入农村和基层单位指导生产,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上万人次,为解决生产上的线虫病问题尽心尽力。

  为了调查广西主要农作物的线虫分布和危害情况,广西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刘志明的身影,哪些地方线虫病严重,她如数家珍:南宁市郊的香蕉地、那马的蔬菜地、武鸣的甜瓜地、横县的桑树田、永福的罗汉果地、北海的西瓜地、阳朔的金桔园、百色的烟草地……一次调查经历,让她至今心有余悸,在从南丹县赶赴乐业县进行旱地烟线虫病害调查时,汽车在天峨县境内迷了路,路上荒无人烟,手机信号中断。天色渐晚,莫名的恐惧不禁袭上心头……

  刘志明却无怨无悔。她说:“农民很需要我们,苦点累点我顶得住。”

  “为什么我的果树死了?”“为什么我种的香蕉苗老是不长?”“为什么我种的瓜产量低?”“为什么高尔夫球场的草泛黄?”“我种的柑桔有线虫病怎么防治?”……刘志明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和电话,她都耐心解答,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指导防治,她戏称自己为“植物医生”。

  无公害防治

  脚踏实地,终成正果。刘志明的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她发表研究论文43篇,参编《植物病理学》、《中国线虫学研究》等著作5部、培训教材5本。

  2003年,刘志明担任广西农科院植保所植病研究室主任。近年,她当选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科研道路上,刘志明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她对广西植物线虫学科发展充满信心,明确了今后的主攻方向——植物线虫病无公害防治。开展科研攻关:抗线虫基因克隆、拮抗菌肥的研究、生态防治等。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如今的刘志明,正率领团队,将线虫研究做宽,做深,做大,做细,为广西预防重大线虫病害发生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