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粉垄耕作技术助力增粮降碳
  • 发布单位:经济作物研究所
  • 2023-09-06 10:09:15
  • 浏览(3214)
  • 收藏
浏览字号: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韦本辉课题组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粉垄耕作增粮减灾降碳技术”(以下简称粉垄耕作技术)。这项技术粉垄“钻头”替代传统“犁头”,以活化土壤为中心,本质是超深耕,深松不乱土层。

韦本辉介绍,粉垄耕作技术采用“钻耕”超深耕深松不乱土层,使土壤颗粒化,相应地拓展了土壤中养分、水分、氧气、微生物等的物理空间。农业是二氧化碳排放源之一,而粉垄耕作技术作为农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具有固碳减排优势。此前,韦本辉课题组实施的水稻粉垄直播“三合一”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稻田碳排放量测定结果显示,CH4累积排放量减少35.24%,CO2累积排放量减少28.35%,综合增温潜势降低30.26%。

粉垄耕作技术还为丰产减排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该课题组在28个省50余种作物上进行技术示范应用,良好的增产效果已证明粉垄耕作具有农业增产的普适性。经第三方专家组对全国80余个点验收测定,粉垄耕作平均增产率达35.74%。其中:水稻17次测产,平均增产17.62%;小麦12次测产,平均增产33.40%;玉米16次测产,平均增产24.82%。

在广西,该课题组结合成熟的粉垄耕作技术,探索出甘蔗粉垄145模式。即甘蔗釆用粉垄耕作新植1年、宿根4年、5年每亩累增原料蔗5吨。2021年,在广西科技厅“甘蔗粉垄145”重大驱动专项的支持下,宾阳邹圩镇韦兴村示范的1100亩在罕见干旱条件下,亩产7.17吨,比对照亩增2吨;上一年核心区亩产8.70吨,亩增原料蔗2.8吨、增幅47.46%。目前,甘蔗粉垄“145”模式已升级为“1710”模式,即粉垄新植蔗1年、宿根7年、8年每亩累计增产原料蔗10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舒)

责任编辑: 王倩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29c6e96046c04b8cbef7578726dbc7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