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付玮烨 通讯员 宁蕾
10月18日至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方红黄壤耕地复合障碍形成机理与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现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在南宁召开。会议汇聚50多名行业专家、科研骨干及相关单位代表,围绕红黄壤耕地治理难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南方红黄壤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实施进展交流会。通讯员 宁蕾 摄
广西超65%的耕地为酸性耕地,“酸、粘、板、瘦”等复合障碍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耕地质量与作物产能的提升,成为影响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广西农科院资环所承担的子课题“红壤水旱轮作复合障碍协同消减与生态阻控模式构建与示范”紧密结合广西耕地特点,持续推进红壤改良,目前已成功建设1185亩典型示范基地,为红壤治理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生动范本,预计核心示范区耕地质量提高0.2—0.3个等级以上,作物增产15%—20%。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项目首席张会民介绍项目情况。通讯员 宁蕾 摄
交流会上,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湖北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的专家先后围绕“红黄壤多因子障碍形成机理及时空演变特征”“红黄壤多因子障碍危害机制及消减途径”“红黄壤多因子障碍协同消减新产品创制”等课题展开汇报,与会人员围绕项目推进情况、技术创新成果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人员在红壤水旱轮作千亩示范区现场观摩。通讯员 宁蕾 摄
会后,与会人员前往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的红壤水旱轮作千亩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直观感受红壤治理的阶段性成效。
原文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8010000560703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