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2012-07-07 记者/陈江 通讯员/陆建勋
本报陆川讯 (记者/陈江 通讯员/陆建勋)“我家种了6亩地的超级稻,早稻亩产肯定超500公斤。怎么看得出来?我种了一辈子水稻了,看稻穗就知道能丰产。看看这稻穗,比以前的长出有1/3。”
7月3日,在陆川县珊罗镇珊罗村,70多岁的农民谭锡潘告诉记者,再过两天,他家的稻田就熟透了,已经联系了收割机。谭锡潘家里种的超级稻,是“桂两优2号”。和他同村的几十家农户,也都种了“桂两优2号”或“特优582”,面积连片上百亩。
“桂两优2号”和“特优582”是我区科研人员分别于2010年、2011年选育的超级稻品种。广西水稻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岗位“八桂学者”、广西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主任邓国富研究员告诉记者,广西是典型的双季稻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双季稻加冬种这样的种植模式。然而,由于外地引进的超级稻品种生育期长,不能适应这样的种植模式。“桂两优2号”和“特优582”的育成,实现了广西本土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为这种种植模式提供了品种支撑。
科研人员历时10多年培育的这两个品种,是在广西复杂的稻作生态条件加以人工选择压力选育而成,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它们的生育期适中,非常适应广西双季稻区的种植模式,尤其适应于“超级稻+超级稻+冬菜(冬种马铃薯)”或者“超级稻+再生稻+冬菜(冬种马铃薯)”的这样一种在广西比较主流的种植模式。可以确保农民在提高水稻单产稳定总产的前提下,还能充分利用广西冬季得天独厚的温光条件,发展冬种,做到钱粮双丰收。 两个品种育成后,自2011年以来,项目组科研人员先后在南宁、北海、百色、玉林、桂林等地进行“超级稻特优582+桂两优2号+冬种”,或者“超级稻特优582/桂两优2号+再生稻+冬种”这一种植模式的规模示范,使水稻年亩产达到了1100多公斤,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稻农对这一种植模式普遍很欢迎。2012年科研人员继续在陆川县、北流市、百色那满村、灌阳县、全州县、合浦县等地扩大实验,实施百亩连片示范,同时完善各项配套技术,探索“水稻年亩产1300公斤+冬种”的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7月3日,项目组在珊罗村迎来了专家组对早稻的测产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农民早稻种植的超级稻品种亩产最高可达7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