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审定的玉米品种
  • 发布单位:玉米研究所
  • 2020-04-26 10:39:03
  • 浏览(3931)
  • 收藏
浏览字号:

1、玉美头111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母本S239是从苏湾种群中选择,采用系谱法选育,经过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S186是以温带材料8112×7922杂交后代作基础材料,在F1代用7922回交2代后再自交4代选育而成。

品种育成者:时成俏 覃嘉明 覃永嫒 黄安霞 袁  晶

品种育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时间及编号:2007年5月17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桂审玉2007004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8天,秋季平均92天。株型平展,株高259厘米,穗高90厘米。成株叶片18~20片,叶片浓绿,叶缘波状少,苞位着生于倒数第6~7叶,苞叶绿色。雄花分枝多,18~22条,花药紫色;雌花吐丝过程均是淡红色。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轴白色,穗长19.6厘米,穗粗5.3厘米,秃顶长2.3厘米,平均穗行数16.3,日产量4.91公斤,千粒重308.8克,出籽率81.9%,空秆率0.1%,倒伏率0.4%,倒折率0.0%,田间大斑病0~3级,平均1.0级,小斑病0~3级,平均1.0级,纹枯病6.3%,粒腐病0.0%,茎腐病0.1%,锈病1.2级,青枯病0.3%,丝黑穗病0.1%。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高抗锈病、中抗玉米螟。2006年秋季品质测定:容重770g/L,粗蛋白10.09%,粗脂肪5.5%,粗淀粉73.25%,赖氨酸0.28%。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0.8公斤,比对照桂单22号增产6.1%,春季平均亩产460.8公斤,比对照增产5.3%,秋季平均亩产520.7公斤,比对照增产6.8%。2006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1公斤,比对照桂单22号增产8.6%。

栽培要点:种植密度3500~3800株/亩。基肥15~20公斤复合肥,一般苗肥每亩施腐熟粪水1500~2000公斤,或尿素4~5公斤,复合肥10~12公斤。在抽雄前8~10天,10~11片叶展开时重施攻苞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施肥后进行大培土,提高玉米抗倒能力。

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自治区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种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

 

2、金卡68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母本CI23是2002年从CIMMYT引进筛选育成稳定的自交系,父本H9是2000年用山西的一个玉米杂交种为基础种质,育成的二环系。

品种育成者:程伟东 覃兰秋 周锦国 谭贤杰 江禹奉

品种育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时间及编号:2007年5月27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桂审玉2007002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4天,秋季平均91天。株型平展,株高258厘米,全株叶片19~21张,穗上部叶片5~6张,雄穗花药粉红色,雄穗分枝13~21个,果穗花丝淡紫色。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轴白色,穗位高98厘米,穗长18.3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长2.1厘米,平均穗行数17.0,千粒重297.6克,出籽率84.0%,空秆率0.5%,倒伏率5.2%,倒折率0.2%。田间大斑病1.0级,小斑病1.3级,纹枯病10.2%,粒腐病0%,茎腐病0.5%,锈病1.9级,青枯病0.4%,丝黑穗病0.1%。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2006年秋季品质测定:容重786g/L,粗蛋白9.07%,粗脂肪4.42%,粗淀粉73.58%,赖氨酸0.2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两年四季区试平均亩产465.3公斤,比对照桂单22号增产4.05%,2006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9.8公斤,比对照桂单22号平均增产6.9%。

栽培要点:种植密度每亩3600株,亩施10公斤复合肥和500~1000公斤的腐熟农家肥料作基肥,苗期亩施5~7公斤的尿素和5公斤钾肥作追肥,在大喇叭口期应亩施复合肥20公斤和尿素15公斤作为攻苞肥。

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自治区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种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纹枯病。

 

3、玉美头81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母本“华珍-10-1”是用台湾超甜玉米“华珍”,采用集团选择法,经过5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吉甜-1”是用“吉甜3号×超甜20号”,采用集团选择法,经过5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品种育成者:滕辉升 张述宽 苏  琪 杨耀迥 陈天渊

品种育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时间及编号:2007年5月17日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桂审玉2007006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8天,秋季平均70天,株型平展,株高196厘米,穗位高71.0厘米,叶片数19~20片,叶绿色,基部第一叶匙形,穗下部叶片披散,穗上部叶片较上冲,节间和叶鞘绿色;雄穗分枝数8~13条,花药、花粉均为黄色,小花颖壳绿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5至6叶位,苞叶绿色、较长而紧,一般无小叶,花丝青黄色。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穗长18.7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2.8厘米,穗行数平均14行,行粒数39,百粒重34.8克,出籽率71.3%。保绿度87.4%,双穗率3.8%,空杆率0.8%,分蘖率1.0%,倒伏率0.0%,倒折率0.1%,田间大斑病0.6级,小斑病1.1级,纹枯病8.5%,茎腐病0.0%,锈病1.0级。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59.6公斤/亩,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4.1%,2006年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26.7公斤/亩,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15.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93.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4%。品质评价:2006年春季89分、秋季87.5分,平均值为88.25分,按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等级指标评为二级,比对照高4.25分。

栽培要点:播种时要求地温稳定在120C以上,盖种1~2厘米;选择肥水条件中上水平的地块种植,种植密度3500~3800株/亩,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注意防旱排涝;应在授粉20~25天及时收获,以免影响品质。

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予以审定通过,可在广西全区种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