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与种子:中国—东南亚参与式植物育种与社区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顺利召开
  • 发布单位:null
  • 2017-05-30 17:47:44
  • 浏览(4861)
  • 收藏
浏览字号:
5月27—29日,由香港乐施会资助、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承办的“小农与种子:中国—东南亚参与式植物育种与社区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顺利召开。香港乐施会项目经理刘源博士、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领导程伟东和黄开健研究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员还有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宋一青博士、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遗传资源政策专家Dr. Ronnie Vernooy、意大利食品科学、环境科学与农业植物科学专家Dr. Salvatore Ceccarelli、缅甸Yezin农业大学教授Mr. KHIN MAUNG OO & Ms. KHIN LAY SWE、老挝农林研究院玉米与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的Mr. Siviengkhek Phommalath、柬埔寨棉芷大学农业与食品加工学院院长Dr. Kong Vannac、印度Loc Chetna Manch(LCM)的Dr. Reetu Sogani、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和水稻研究所从事参与式育种研究的科技人员、广西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社区农民和合作组织代表、以及来自台湾、四川、云南等民间组织代表等46人。

5月27日,参会人员到广西横县平马镇三叉村实地考察了该社区参与式玉米与水稻育种成果展示,以及该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在参与式行动研究中在农民能力建设、农民家庭生计统筹规划、社区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社区种子银行的挖掘等发展情况。

在研讨会上,各参会人员对参与式育种与社区发展经验、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参与式育种和农民权利的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经验分享,并对中国—东南亚参与式育种进行了下一步的行动规划,在参与式育种的技术与方法、社区的发展与市场链接、政策与法律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以及行动框架。

东南亚各国的参与式育种研究与实践工作已趋于成型。本次研讨会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与区域的参与式行动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间的参与式育种交流网络,在“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的政策框架下,建立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包括农民、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样和深入的民间交流。不断开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更好的传递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谊。





玉米所 谢和霞供稿/供图程伟东、唐其展审核
责任编辑:关妮纳